前言:2008年1月,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首席顾问、“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等楼盘策略顾问、本文作者陈真诚曾根据上海《国房分析咨询报告——2007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盘点分析及趋势展望》的基本分析撰文指出:由于半年度的信贷数据与效果、CPI数据等打击通货膨胀效果及诸多半年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均会在2008年7月出台相关数据或检验相关调控房价、打击通货膨胀的政策与效果。2008年1月7日出台的“土地新政”(3号文)要求各地在6月底前将闲置土地的清理情况等向中央汇报。按照目前的经济情势来看,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严峻,中央政府则很可能在7月份(或之稍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或补充相关政策的实施(补充)细则。因此,可能从2008年7月份左右或其后时间开始,房地产市场将可能遭遇“七月风暴”,可能遭受更进一步的直接针对性的调控打击,房价、地价则存在双双加快速度、加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房市或加速异变。然后,在2008年4月初的“剖析潘石屹百日论”系列撰文中再次分析认为,随着今年1月7日出台的“土地新政”(3号文)所规定各地要在6月底前将闲置土地清理情况上报大限的临近,残酷的房地产市场“洗牌”,房地产企业被收购或倒闭的时间,不是在潘石屹素称的“百日内”而可能是从7月份或其后时间开始。当时曾有沪上著名房地产人士朱大鸣先生等人提出了舆论质疑,基于多种原因,故一直未能进行回应。这不等于不尊重朱大鸣先生等,不等于不尊重房地产舆论的探究精神,而是寄希望以事实来证明一切。故此文兼做初步性迟后回应,并表示对朱大鸣先生等人士所给予的关注、讨论等表示感谢!
本文之主要观点、内容,原本计划于“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2008年6月13日-16日)之6月15日上午的“对话”中进行陈述发布,后因所提供策略顾问服务的别墅楼盘工作原因将于6月12日飞往浙江而不能出席“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在甚感遗憾的同时,在此并对观点地产机构及其秘书长陈诗涛女士、“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组委会等表示抱歉与感谢!感谢“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组委会对我的与会邀请!感谢观点地产机构其秘书长陈诗涛女士对我邀请我出任观点地产机构理事委员的邀请!祝“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为强力打击通货膨胀,央行大幅上调准备金率
5月12日不期而至的四川地震余震未了,一些省份接连又遭遇了汛期水患,使得今年中国经济的形势更加复杂。另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CPI一直高居不下,通货膨胀形势已是严峻。面对地震、洪水等灾难及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压力,主管货币政策的中国人民银行不但明确表示继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更加积极、更加严厉的调控行为。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2008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上调。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预计共冻结约2100亿元人民币。6月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称:“有人预计,随着央行本次准备金率上调,未来还将冻结4000多亿元资金”。
此外,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舆论称近日还将发行期限1年、最高发行量150亿元的央票,加上此前6月4日发行第64期1年期票据340亿元和6月5日发行第65期、第66期中央银行票据共计400亿元、同时进行了11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短短时间内,央行公开操作资金量达上千亿元。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研究报告认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仍是物价全面上涨的压力”,认为抑制通胀仍为首任,并提出当前仍要立足于防止信贷过快增长。央行报告重申,基于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综合判断,即预防通胀风险胜于预防经济下行乃至金融危机风险。
综合目前情况来看,自4月CPI数字攀升8%以上的高位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而同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出现全方面潮涌。截至2008年4月末,已有七家股份制银行突破存贷比上限75%。
在客观上来看,此次高幅度地上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表明中央政府继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动摇的坚决态度。这意味着政府将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着力抑制需求,从而为防止全面通胀提供一个偏紧的总需求约束环境,打击通货膨胀。意味着银行的信贷资金将会减少,并对房地产金融形成强力打击。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金考验,房地产企业尤其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将进一步吃紧。
其实,更应引以重视的是,此次大幅度地上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释放的信号作用将大于前述直接冻结资金的作用。
相比与以往通常做法,除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之外,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与以往上调0.25和0.5个百分点的“习惯做法”不同,幅度高达自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只有3次的1个百分点。二是与以往多在上月CPI数据公布之后“出手”的做法不同,时间选在先于CPI公布之前,属于“主动出手”的“提前行动”。这更释放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将采取更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坚决打击通货膨胀等重要信号。如果打击通货膨胀的效果依然不明显的话,则不排除中国人民银行继续使用加息这一能最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工具的可能。而且,从这次大幅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看,不排除使用大幅度加息的可能。更进一步地,基于从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特点及其释放的多种重要信号来看,更将对房地产预期进而具体的房价走势预期形成重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从某个角度而言,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对房地产起到类似于2007年9月27日出台的“房贷新政”(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基准利率的1.1倍。通过强力信号的释放,重力打击了房地产预期,房地产由高度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影响效果,成为对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金融新政,进一步打击房地产预期,加剧市场观望气氛,促使已经分化了的房地产市场中非别墅类高端项目即与一般老百姓利益相关的一般房屋的房价加速下降。
土地新政大限临,昔日地王今日退地
对比分析自2004年以来的主要土地政策就可发现,中国的土地政策已是越来越严厉。
2004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71号令(即8.31大限)。
2005年4月27日,出台“新国八条”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
2005年5月11日,七部委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打击炒地。
2006年5月17日,出台“国六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
2006年5月29日,出台政策称土地闲置2年将被收回使用权。
2006年7月24日,九个国家土地督察局派驻地方,全国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土地审批利用。
2006年8月1日,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
2007年1月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007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
2007年4月12日,发布《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年4月26日,发布《200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
2007年5月7日,出台《六项措施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2007年8月30日,出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
2007年11月1日,开始实施“39号令”。
2007年11月21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
2007年12月3日,出台《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2008年1月7日,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3号文,俗称“土地新政”),再次强调将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要求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明确规定“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
2008年1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又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在对用地情况进行检查和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发现擅自转让(受让)土地使用权的,涉及未提供相关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完税凭证的,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财税部门。
2008年3月2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报告称,在刚刚过去的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2700多人因为土地违法而被追究刑事责任,2300多人被处以党纪政纪处分。
2008年4月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008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2008年4月13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开始,纳入国家级动态监测范围的城市数量,以现有的50个城市为基础,拓展到105个城市。
2008年6月1日,中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修订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开始实施:县级以上政府未按期缴纳新增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费,将责令限期缴纳;严重者,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甚至开除处分。对于在土地审批和供应过程中不执行或者违反国家土地调控政策,情节严重的,有关责任人员将给予开除处分。对国务院明确要求暂停土地审批仍不停止审批的;及明确禁止供地的项目提供建设用地的个案,国务院亦将查处涉案企业及经办人员。《办法》规定,有以下四种情形之一的,要追究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的责任:第一,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第二,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第三,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第四,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2008年6月6日,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管理办法》(自2008年4月23日起实施),对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管理做出新的规定。
此外,从2007年3月到2008年3月一年期的八部委全国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才刚刚结束后,4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委组成的9个工作组日前再次启程赴全国十几个省市,督察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的是对房地产市场各环节的整治情况。2008年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对社会公开发布2007年《国土资源公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式启动。
2008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家土地总督察公告(第1号)》称,2007年中国处理闲置土地23万多亩,其中收回闲置土地3266宗,面积3.87万亩。土地督察机构共向13个省市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等,罚款总额达5.06亿元
《国家土地总督察公告(第1号)》称,2007年在开展专项督察工作中,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向存在问题的四川、北京等13个省级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出国家土地督察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意见书和建议书。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各地在整改工作中,共撤销违规违法设立的各类开发园区及其管委会63个,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2500多亩,拆除非法建(构)筑物600多万平方米,没收非法建(构)筑物290多万平方米,罚款总额也达到了5.06亿元。有256名相关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36名相关责任人被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其中12名处级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公告还表示,2008年,国家土地督察部门将创新督察工作机制和全面提升督察工作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
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来说, 2008年1月7日出台的“土地新政”最为严厉,不但再次强调将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要求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并明确规定“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而且设置了2008年6月底的时间大限。
此外,在土地市场实际方面,最近,沪上多家媒体披露了上海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4号东南地块被开发商“退地”的消息。2007年9月,该地块经过两个多小时440轮叫价的艰苦“鏖战”被开发商志成企业以超出底价3.14亿元250%的11.04亿元拍得,折合楼板价约1.64万元/平方米。2007年土地市场疯狂时期产生的该“天价土地”如今也面临被退地的命运:原拿地开发商因为“自身原因”放弃这一地块,因此,土地将在近期土地公告中推向市场,重新组织挂牌出让。有媒体报道显示,在2007年初,开发商志成企业仅是一家注册资本1200万元(最初成立于1999年6月,注册地在上海松江,注册资金600万。通过公司增资,郑建禄入主志成。2001年初,志成公司注册资本从600万元增加为1200万元,其中郑建禄增加出资246万元,黄春新增加出资234万元,章向东和方高明均各自增加出资60万元,四人持股分别为41%、39%、10%和10%)、资产总额不足6亿元、净资产总额约1亿元、负债总额超过1.4亿元、税后利润不足40万元的房地产公司。虽然开发商去年是以净资产约1亿元的“身段”吞下了一幅超过11亿元、规划建设要求都很高的商业地块!如果该地块被重新拍卖,重拍价可能缩水三分之一,开发商可能将承受超过3000万元土地保证金的违约损失。
另外,据报道,“退地”并非上海一例。2008年3月初,福建融信地产不惜损失7000万元土地保证金将2007年9月11日以总价9.04亿元、每亩单价近2000万元的高价拍得白马路地块退还。2008年5月14日,万科将公司所持有的东莞市万科置地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项目公司所持有的正是一年前土地价格疯狂飙升时期拿下的“地王”东莞市南城水濂村地块(折合楼面地价为3772.3元/平方米)。其他,还有不少地方曝出因开发商拖欠土地款而收回土地重拍的消息。
建设银行2007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初至2007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而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囤地”数量高达近10亿平方米。
自2007年年底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突然异变,土地市场预期也急转改变,地价甚至以比房价更大幅度、更广范围下降。在“退地”现象之前,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大量土地流拍现象。
如今,随着6月底的时间大限的临近,又加上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房地产企业普遍感觉资金链吃紧,楼盘销售不畅增大了房地产销售回笼资金的难度和压力。这种现实房地产情势,一方面,会逼迫开发商加快土地开发,形成大量楼盘集中上市。近年来房价上涨而推动房地产投资增多,楼盘遍地开花,从而可能形成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另一方面,又因进一步打击了地价预期,促使地价下降,进而传递到房价中去。尤其是,在沪上等“退地”案例的“羊群效应”带动下,可能出现大范围继各地“退房潮”之后的“退地潮”,从而进一步地推动非别墅类高端楼盘即与一般消费者利益相关的普通房地产项目的房价加速下降。
全国性成交下滑,阶段性供大于求
相对于非别墅类高端楼盘即与一般消费者利益相关的普通房地产项目而言,在非正常的房地产市场中,分析房地产预期、房地产市场的实际表现等方面的往往比分析所谓供求关系更有效、更重要。
在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实际表现方面,除要分析房价的实际水平、房价的现实走势、房价涨(跌)幅度变化、开发商的心态与行为外,往往还要结合分析实际有效成交量。因实际有效成交量,最能直接反应市场活跃程度,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观望程度等因素。
如能客观地认识到全国性房地产大势,客观地认识到房地产预期方面已经改变,对开发商如何制订营销策略及其价格政策以尽可能赢得市场销售优势进而获得更多未来竞争力而言,当是有益的。
尽管在少数城市,有开发商坚守高价阵地不降价,甚至还有“以涨抗跌”的情况出现,但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全国性成交清淡,绝大多数城市房价事实性地进入了下降通道。加上地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这些往往以近乎残酷的方式在揭示着全国各地房价的未来实际走势。
在上海,有部分房地产业人士原本希望地认为,5月会迎来房价的一轮上涨。而实际情况是市场的实际表现与之背道而驰:5月市场一片迷惘,成交清淡,观望盛行,市场出现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就连不少人盲目媚外的外资如和黄、大摩等也在卖项目。
今年5月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只相当于去年5月的44.5%。
有数据显示,在上海房地产市场,5月,新房供应量大幅增加,共有161批商品房源上市(剔除动迁配套房),共推出178.83万平方米新房源,环比上升38.1%,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76.59万平方米。而商品房的总成交量只有143.31万平方米,供需比达到1.24∶1;其中商品住宅的成交量为104.28万平方米,供需比更是达到1.28∶1。
在北京,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今年北京房地产市场一季度新房销售月平均撤销次数约1000套以上,且“期房”退房的现象十分突出。有一在售商业项目,3栋在售楼盘批准销售套数共计350套,而退房数量却高达484套,退房率为138.29%。
在武汉,有统计显示,6月份第一周,武汉主城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6176.59元/平方米,比上周下跌0.41%。
继某楼盘买房送7万元装修(约相当于8.7折优惠)后,6月8日,武汉另一家楼盘,不仅房价折扣低至8.6折,更是推出“加1元送商铺”的活动,创下最大优惠幅度:该楼盘的优惠包括“9折起+3万首付+送铺位10年使用权”,对1号楼小高层电梯房,9折还只是“起步价”,其折扣最低可达8.6折,均价2999元/平方米。6月1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称:“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今年)前4个月期房住宅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下跌45%,为近年来的历史低点”……“除了花样百出的促销手段外,记者也了解到,从买房送物业费到买房送车,进入5、6月的北京楼市更是再度掀起一波促销风潮”。
在深圳,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网站的数据统计,5月全市新房共成交4732套,成交总面积约40.5万平方米,日均成交152.6套,单日成交量最高达276套,成交均价每平方米11254.3元,较4月份每平方米11962元的房价更低。与4月份的数据相比,深圳房价继续下降,深圳楼市的调整远未结束,房价可能有进一步探底的空间。舆论认为,深圳房价半年来持续深幅下跌,由2007年10月的17350元/平方米,至2008年4月的11962元/平方米,目前见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长沙,事实上,一些楼盘早就开始了以折扣或其他优惠的方式暗地降价。到了四月底降价销售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只是,主要就一般消费者购买普通房屋(非别墅类高档房屋)而言,2007年房价上涨太多,造成相对于本地一般消费者收入水平、支付能力、支付意愿来说的高房价,实际上成为了阻碍房地产交易活跃的最大障碍。自2007年10月以来,长沙房地产市场让人感觉日渐趋冷。
另一方面,与市场观望、销售艰难、交易清淡相对应的,是一般消费者购买的普通房屋(非别墅类高档房屋)供应量的激增。湖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4月,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7.69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环比涨0.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5月下旬到6月初,长沙新上市项目将超过26个。其中,超过2/3的楼盘是第一次亮相的新盘。早在2007年,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首席顾问、“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等楼盘策略顾问、本文作者陈真诚就撰文分析指出,阶段性相对供大于求局面,将在2008年的长沙房地产市场上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房地产业内人士、某些媒体人士等一直不愿意承认。
另外,《中国经济时报》于6月初发表一篇报道称,地震凸显长沙房屋建筑品质偏低硬伤,投资信心受挫,楼市可能迈入下滑通道。该报道还引用被采访人之语报道称:在长沙地区,除了少数高档楼盘外,大部分楼盘的楼间距都在50米以内。依据长沙市的有关规定,大部分高层小区的容积率为3.5。而广州、深圳的高层小区的容积率都在3以内,长沙地区楼房的居住舒适性明显低于一线城市。有高达20层的塔楼,楼间距却不到50米。长沙的一位本地开发商私下透露称,长沙不处于地震带上,大部分房屋都是按照抗地震烈度6级标准建设的。还有人指出,看一下现在房子的成交量就能判断出来长沙房地产市场的现状,2007年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时候平均一天的成交量都在1000套左右,现在一天也就200来套。
针对全国性房地产市场,各种可能不受相关利益干扰的专业性分析报告,均显示房地产销售艰难,房价正步入进一步下滑通道。
5月28日,高华证券研究报告《对开发商现金流、盈利和净资产价值的压力测试》显示,其所研究的雅居乐房产、首创置业、中国海外、华润置地、合景泰富、绿城房产、富力地产、上海复地、世茂房地产、远洋地产、SOHO中国、招商地产、万科、仁恒置地这14家房地产企业加总的2008年销售面积和合同销售额分别是2429万平方米和2693亿元,同比增长约38%和57%。而至5月中旬,他们仅完成504亿元的销售额,占全年任务的19%左右。这其中,招商地产至3月底完成了全年销售额的10%,华润置地至5月中旬仅完成12%,万科至4月底完成17%(万科2008年合同销售目标在842亿元。6月5日万科发布5月销售情况简报,称5月实现销售额53.4亿元。这样,万科在今年前5个月共销售全年任务23%),中国海外、富力地产、绿城房产、雅居乐地产,至5月中旬,它们完成了全年任务25%以上。而2006年、2007年前五个月全国房地产销量平均占全年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28%-29%。
申银万国的分析显示,一季度末存货排名前10的公司为万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招商地产、泛海建设、首开股份、北辰实业、ST广厦、金融街、中华企业,其存货总计约2151亿元,平均每家在215亿元。如依照万科今年3月份的销售速度,4个月左右可全部销完。而如依照万科今年1月份或者2月份的速度,要1年左右才可全部销完。只是,万科的快速销售能力超出其他第一房地产集团阵营企业不少。如果依照进入高华证券关注范围的14家地产企业平均月销售额仅约8亿元的销售速度,上述存货排名前10企业的存货则可能需要花费两年多的时间才可全部销完。如果加上万科、北辰实业、中华企业截至2007年年底在建工程分别高达2.1亿元、36.5亿元、41.1亿元等在建工程产生的供应量,销售时间可能更长。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房地产开发速度将在年底放缓,或拉低名义经济增速两个百分点》指出,根据统计,全国房地产业的新开工面积的同比增速从2007年以来不断上升。2008年1季度,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达到了26.8%。而与此同时,竣工面积也在提高。2008年1季度,商品房竣工面积达到了78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而2007年全年的增速为9.8%。2008年1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是200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08年1季度,全国的销售竣工比为1.33,虽然该数据仍然大于1,但已经远低于2007年同期的1.71。而从区域来看,北京、江苏、广东的新房销售竣工比已经降到了1以下。以新房销售竣工比为分析工具,招商证券判断房地产行业可能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自中央电视台2008年1月7日报道称房市越来越寒冷一线城市房屋成交量在大幅萎缩和2008年1月11日《经济半小时》推出报道称“中房指数:北京房价大幅下跌”之后,《经济半小时》于2008年5月11日开始再次推出“楼市没有‘红五月’”系列报道。只是,在5月11日播出关于深圳房地产报道后,可能因遭遇了的5月12日四川地震的原因,直到6月4日才开始继续播出后该系列的后续节目。从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楼市没有‘红五月’”系列,选取了在中房地产市场具有代表性、指标意义的华北北京、华南深圳、华中武汉和华东浙江丽水四城市,逐个就房地产市场实际形势进行深度分析报道。曾有人形容王石2007年底抛出的“拐点论”及万科的率先降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亚于一次房市宏观调控。根据每期节目的内容(尤其是节目的开头内容和片尾的“半小时观察”评论,以其权威性、社会责任性、客观公正性和记者亲临现场全面采访而尽力向公众揭露、传达房地产市场、尤其房价的“庐山真面目”)和各方面的反应来看,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首席顾问、“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等楼盘策略顾问、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可能再次不亚于一次房市宏观调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全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普遍面临房地产预期改变、市场高度观望、现实价位高居、阶段性供大于求而存量可观、成交清淡、销售缓慢的局面,了解到房地产企业普遍遭遇资金紧张而被迫降价的真实情况,了解到房地产市场及其房价的真实走势,可能促使非别墅类高档楼盘即与一般消费者利益相关的一般房屋的房价进一步加速下降,趋向理性回归。
根据上述分析,综合目前各种迹象来看,或从7月开始,及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房地产市场遭遇“七月风暴”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七月风暴”,是一个在时间属性上可能存在延后变化的过程现象:各种影响房地产市场变化之系列因素加强变化,导致房地产可能从七月或稍后时间开始急剧突变——房地产预期将进一步遭受打击,房价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下降。房价下降的幅度可能加大,房价下降的速度可能加快,房地产企业的洗牌可能加剧,一些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可能从行业出局。当然,正因为“七月风暴”是一个在时间属性上可能存在延后变化的过程现象,所以,“七月风暴”可能受各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时间使之延后发生,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象发生过程,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象表现。中国人民银行在“土地新政”6月底大限来临之际再次采取更大幅度、更积极的货币工具打击通货膨胀,大幅度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且不排除将来继续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乃至加息的可能,将加速“七月风暴”的到来。因此,为尽可能防范风险,房地产应正视现实的房地产形势。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首席顾问、“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等楼盘策略顾问、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建议,对存有土地的开发商而言,一方面尽可能加速开发,另一方面考虑尽快将富余土地转让脱手。对有存在降价空间的待售或在售楼盘的开发商而言,及时制定营销策略,合理地降价销售。这当是最有效的主要策略选择之一。
(工作联系作者、“昆仑和府OV商务别墅”策略顾问陈真诚:上海《国房分析咨询报告》研究组、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 13808420007,不回打“未接电话”;QQ:70479688,限工作联系,请注明具体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