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笔墨去泼洒这篇沸腾的热土,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汇去描绘这里的发展速度。五年前紧张的工地与沿海的荒涂形成了鲜明对比,五年后的今天,开发区现代的都市轮廓已经呈现,沿海一线和青岛已经没有了区别。当“拥湾发展”已经成为青岛未来几年城市发展最抢眼的词汇和口号时,很多在开发区工作、居住或投资的人都认为再要两年开发区就和青岛一样了,是青岛对岸的一座金城。
“拥湾发展”——“大青岛”框架下的新焦点
“大青岛”的口号再一次成为半岛人关注的焦点,新一界领导班子上台之后,媒体不惜版面地全方位报道新一届领导班子对于大青岛轮廓的“新思路”“新行动纲领”,但通过媒体对于新政府大青岛行动计划的多频次报道,我们可以看出此番大青岛整体框架虽是在延续过去的基础,但有了新的调整。
此次新政府大青岛轮廓核心描述如下:“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的现代化城市框架,即依托主城区,以黄岛、崂山、红岛为三大城市副中心,全面推进胶南、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城区以及滨海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等城镇建设。
与前几年的大青岛框架下的组团发展不同,这一次的焦点在于“拥湾发展”,顷刻间胶州湾的海再也平静不下去,涌动起久违的冲动,一时间城阳、胶州、胶南、市北、李沧、四方、开发区都想在拥湾中抢得先机,成为青岛被拉长的“金项链”上的金珠子。
开发区——完备的产业结构延续“青岛模式”
虽然此次大青岛框架下,青岛各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笔者认为开发区面临着最大的机遇,成为最耀眼的一颗珠子。
与其他各区不同,开发区在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上,与青岛城市发展轨迹较为相似,都是以港口为依托,进行产业结构布局与深化,开发区有着国际亿吨大港口前湾港的港口优势,青岛港仍在加速西移,试想一下,港口经济支撑了青岛的城市发展,更何况一个开发区,这也是为什么开发区虽然与青岛市区相对独立,但其速度与产业结构是几个区域最好的,目前正重点建设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修船、海洋工程、港口“六大产业集群”,且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产业发展的主体框架基本形成,无论是政府,还是专家都给予开发区很高的评价与期望。
据了解,目前开发区基于“拥湾发展”战略下,制定了72个在建大项目计划,包括34个工业项目和3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而其中投资过亿美元的外资项目就有6个,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35个,过亿元的内资项目24个。其项目总数和总投资分别占整个青岛市的24.2%和40.5%。因此,开发区成为青岛辅助城区的发展愿景,是非常契合实际的,与其余各区相比,开发区的发展潜力更具动力,城市扩张更具支撑力。
一桥一隧——开发区突破倒计时
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工程的推进,让开发区多年的发展瓶颈有了转机,脆弱的海上交通线与胶州湾高速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开发区与青岛核心区的距离将由原来的一小时降低为10余分钟,开发区与青岛的距离无限拉近,区域联系将发生质变。有人经常把大桥与隧道带给开发区的机遇与上海浦东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够全面的,与浦东不同,开发区在隧道与大桥贯通之前,其城市产业基础就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有了坚实的基础,大桥与隧道贯通后,必然改变青岛人对于开发区的距离感,城市移民将必然发生,开发区的城市进程要远比浦东快。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国际大财团、大企业投资青岛首先开发区,而青岛的地产企业也纷纷抢滩开发区,据笔者调查开发区08年的开发量将集中爆发,只是薛家岛及石雀滩片区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就有10多家,开发量在百万以上。走过了多年的平稳发展期,开发区的发展商再也按耐不住寂寞,如此巨大的量势必造成竞争的加剧,在隧道、大桥未开通之前开发区的楼市势必要经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的阶段,但是谁都不想错过历史变革的那一刻,对未来的看涨不仅是众多发展商的判断,更是整个市场的判断,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开发区的速度将呈倍速提升,一个全新的新城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