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向左,向右?


当前房价波动起伏牵动着众多人的弦,这其中包括房贷是主要优质业务收入来源的银行,一度暴利的房地产开发商,大获其利的炒房团,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民工,经济增长点和民心工程矛盾体的政府,水涨船高的的建材商和建筑商,十年打工苦难谋一居室打工者,有人紧张,有人忧虑,有人徘徊,有人期望。

究竟中国房价是向涨还是跌?按照经典理论,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所决定,但受供求关系影响而上下波动。我们就按照此思路来理一下中国房价走势:

我们研究对象是中国商品房,排除政策性,福利性房产,农村宅基房等。

最近几年工业化,城镇化,快速交通挤占了大量的田地,土地做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而且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价值地位在不断的提高,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梯次递减正反应这一本质,所以地价将在可预见的时期处于不断的上升,无论繁华路段还是荒原之地;中国正在从资源生产型大国向经济制造型强国转变,反应在各种矿产资源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数量越来越少,同样人力资源也正在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转变,决定其本身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决定了房产建筑成本正在提高;从成本角度来看,以郑州为例,早在2004年,思达拿下郑州市花园路和东风路上被称郑州地王的一块土地,当时的每亩约137万元,按容积率为5的高层来计楼面每平方410元。在2006年12月,建业住宅(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以2.8亿元的价格拍下了南阳路东、宋寨北街南一块65亩的土地。业内人士测算表示,该地块地价已达到每亩430万元,折算到建筑面积中,每平方米房屋仅地价成本价已达到1290元,又创新高

所谓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绿化率也是如此。绿化率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化率应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

据业内造价来看,房屋每平方米平均总成本1125元,前期工程费每平方米平均75元,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平均780元,基础设施费每平方米平均170元,公共配套设施费每平方米平均35元,其他费用每平方米平均65元。

中国商品房的产生是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而风生水起,到这几年的大红大紫。中国规模化的城市化进程从时间来说将近二十年,但从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来说还是73,离工业化国家还是很远,也就是说还需要上亿个家庭要进行城镇化迁徙;

当前政府实施货币从紧政策,让众多依靠银行资金来持续经营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扼住血液大动脉,而这种政策的出台犹如“温水煮青蛙”一开始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其危险性,在2007年甚至2008年初还是跑马圈地,高举动辄数亿元的拍地抢地,到5月份有一部分房企如梦如醒开始“一改捂盘为促销”抓紧时间回流资金,我相信2008年下半年将是众多房企血拼的时候,深圳已经是“春江水寒已先知”;当然一轮血拼过后将是面临一轮大洗牌,会有众多小企业退出或倒闭,如果在国家当前货币政策持续下去,估计18个月左右就会见分晓,2010年左右我相信大家不会看到现在这样“只要好的路段就是房地产广告牌”,当然不好的时房价也就触底了。

当前购房消费者由于受国家对再购房种种不支持政策限制,原来商品房中大面积房中高档房主要购房群体大受打击,我估计至少要有60%以上的二次购房群体会推迟或暂停购房计划;此外对于原来火热的炒房团再面临首付比例提高到40%,按谒利息提高一倍,2年内转让面临高额税负,特别是房价没有高涨的预期,自然该群体也就彻底趴下了;这两类群体原本占城市主流商品房群体的将近60%,如此一来估计我们购房群体将萎缩50%左右。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在国家货币政策没有大的方向性变动,我相信在我们的房价在未来的数月内估计会以平均每月5%速度下跌,等待购房等着好瞧吧,当然房价跌到其成本上方为止,等库存房消耗完那么房价也将企稳,因为供应也将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