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这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建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科学和理性的判断。而近期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中国的金融等领域的安全问题,也值得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少因素的微妙变化,都能带来对经济体巨大的影响,因此,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的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应和应对能力,保护我国海内外资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主权国家的通识,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对扩大改革开放裹足不前,相反,研究和制定新的开放战略,在继续深化和扩大开放的同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时代的要求、是对我国继续改革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能力的考验。
以往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出口竞争力低下、外汇不足的矛盾,因此对外开放的重点在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现在,我国推进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与外汇缺口问题已基本克服,但却面临着贸易摩擦增多、国内发展对外部能源资源依赖程度加大等新问题、新挑战。
对外开放越扩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贸利益的问题就越突出。当前需要抓紧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切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去年以来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重创全球金融市场,并给世界经济增长留下阴影。过去发生的日本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近期越南发生的经济危机等等,也都是前车之鉴。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应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从金融、产业、行业、技术、部门等多个角度去落实。特别是对那些人们不大注意而其本身又比较复杂的金融和环保等部门应加强控制。
一方面,是对外,主要是防范。我们要严格控制外资在国内经济中的成分和比重、严格监控外资在境内的活动及其流向特点,保障国内重点产业和企业不被外资控制,避免和减少外资对国内经济的威胁;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意不能使控制权旁落;特别是涉及到国家经济命脉的、涉及到民生大计的重要能源、粮食、电子装备等产业,应严格控制外资进入,更不能让外方控股、直接或间接做大股东。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设立外商投资审查机构,建立统筹内外经济的调控和应对机制,更好地处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关键领域和敏感行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国资本的背景、进入目的、运作模式等进行审核,以免外资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进入我国重要、重点产业,控制或者有害于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要集中审查能源、粮食、电子装备产业等,宜严格控制,牢牢把握国家对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
另一方面,是对内,主要是在全体国民之中增加风险意识,牢固树立经济安全观念。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宣传,要反对盲目追求地方经济效益,盲目提升GDP增长速度而出卖民生利益、牺牲环境和自然生态,反对过度使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短视行为。从而促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个部门都要认识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转变以往那种对经济安全掉以轻心,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为了改善眼下的民生而牺牲环境和资源的代价,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上来看待经济安全问题。
提倡健康、环保、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减低生存和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度,让国家经济可以持续发展、让民族可以持续和谐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从提高人的认识上保障国家经济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或规章,对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为予以奖惩,特别是使地方相关部门真正负起责任。
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同样重要,切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正是为了更好地扩大对外投资,利用好外国资源,服务于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少因素的微妙变化,都能带来对经济体巨大的影响,因此,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的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应和应对能力,保护我国海内外资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主权国家的通识,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对扩大改革开放裹足不前,相反,研究和制定新的开放战略,在继续深化和扩大开放的同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时代的要求、是对我国继续改革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能力的考验。
以往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出口竞争力低下、外汇不足的矛盾,因此对外开放的重点在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现在,我国推进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与外汇缺口问题已基本克服,但却面临着贸易摩擦增多、国内发展对外部能源资源依赖程度加大等新问题、新挑战。
对外开放越扩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贸利益的问题就越突出。当前需要抓紧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切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去年以来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重创全球金融市场,并给世界经济增长留下阴影。过去发生的日本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近期越南发生的经济危机等等,也都是前车之鉴。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应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从金融、产业、行业、技术、部门等多个角度去落实。特别是对那些人们不大注意而其本身又比较复杂的金融和环保等部门应加强控制。
一方面,是对外,主要是防范。我们要严格控制外资在国内经济中的成分和比重、严格监控外资在境内的活动及其流向特点,保障国内重点产业和企业不被外资控制,避免和减少外资对国内经济的威胁;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意不能使控制权旁落;特别是涉及到国家经济命脉的、涉及到民生大计的重要能源、粮食、电子装备等产业,应严格控制外资进入,更不能让外方控股、直接或间接做大股东。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设立外商投资审查机构,建立统筹内外经济的调控和应对机制,更好地处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关键领域和敏感行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国资本的背景、进入目的、运作模式等进行审核,以免外资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进入我国重要、重点产业,控制或者有害于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要集中审查能源、粮食、电子装备产业等,宜严格控制,牢牢把握国家对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
另一方面,是对内,主要是在全体国民之中增加风险意识,牢固树立经济安全观念。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宣传,要反对盲目追求地方经济效益,盲目提升GDP增长速度而出卖民生利益、牺牲环境和自然生态,反对过度使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短视行为。从而促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个部门都要认识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转变以往那种对经济安全掉以轻心,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为了改善眼下的民生而牺牲环境和资源的代价,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上来看待经济安全问题。
提倡健康、环保、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减低生存和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度,让国家经济可以持续发展、让民族可以持续和谐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从提高人的认识上保障国家经济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或规章,对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为予以奖惩,特别是使地方相关部门真正负起责任。
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同样重要,切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正是为了更好地扩大对外投资,利用好外国资源,服务于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