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拉美的误读


中国对拉美的误读

一,关于“贫民窟”。

闲来无事,在互联网上读中国发表的一些世界各国的“研究”报告。有关欧洲的议论,近日的言论比较靠谱了。多以“我祖上也富过”的心态承认欧洲的先进。对拉美新兴国家的研究,除了对最穷的古巴择言美化之外,一律以穷鬼视之。拉美的33个国家的确发展不平衡,但连最穷的巴拉圭和玻利维亚的最低工资都比中国农民的收入高,从社会结构上看,所有拉美的国家的农民人数的比例都比中国8亿农民的零头还少。从人均贪穷率来讲,中国排列世界第一,并非危言耸听。

在中国拉美研究所的网文上还不时把阿根廷列为贫困国家之首,更是胡说八道。当然,撰文者有证有据地引用了拉美机构的调查报告数据。这里的误读是衡量标准的各行其是。例如,拉美数据根据是国际民主制度的标准,而中国的标准是自己订的“共同富裕”的新旧社会对比后的标准。中国绝不提8亿农民的生活水准,却大力渲染民主国家的“贫民窟”。称之为‘城市病’。试问:中国的“三农问题”与拉美的“城市病”那个更落后?

“三农问题”是封建社会垢病,“城市病”是工业社会的现象,相差一个世纪水平。中国研究者忽悠中国民众的胆魄前所未有。

最近到巴西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进行学术访问,再次目睹了拉美国家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贫民窟。在秀色可餐、气候宜人的里约热内卢,坐落在海滨大道海滩一侧的是五星级饭店,许多人在金色的海滩上晒太阳,而另一侧的山坡上,密密麻麻搭建的贫民窟近在咫尺,形成巨大反差,真可谓一个城市,两个世界。这个天壤之别的景象对我这个研究社会福利问题的学者来说,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新华每日电讯《拉美风景线折射农民工退保之忧》作者:郑秉文)

  土地所有制不同的国家,房屋建筑有着天壤之别。民主国家没有国营房产开发公司,更没有政府建筑管理机构的商业合并。建筑证批发机构只有房屋建筑安全标准审察权力,没有式样规定。民众建房追求不统一的多变,不受邻居的影响。因此国外住宅区的房屋外形千奇百怪,内部装修都比中国中产阶层的屋子还好。

  所谓“贫民窟”有两种,一种是某届总统在国有土地上为穷人修建的“经济房和廉租屋”,由于居民贫困而治安混乱。换届政府不肯修缮,居民多为社会渣滓而成为“贫民窟”,与农民没有任何关系。进城的农民因勤劳肯干往往都租住好区。在国外居住好区好房子以有无工作为条件。而不是固定的户口制。何况,拉美没有农民,只有大小农场主,雇工多为临时季节工,协助机械化耕作公司做零工,农民不叫农民,叫农业工人。中国人用中国小眼从宾馆房中看拉美,看不真切就胡诌一通了。

  第二种是外藉移民霸占私人和国有土地胡乱建起的“非洲村”。这是政府长期不敢治理而“人多势众”形成一股“无居留权”的非法移民势力。他们来无踪去无影。巴西,阿根廷和智利比较严重。成员多为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人。他们有组织有集团地非法买卖霸占来的“非洲村”的房屋。我80时代初登阿根廷时,有台湾华侨中介这类房子供我选购。

智利和柯根廷的白种人法制较严,经过多年的逐驱群氓,已有好转。巴西的黑人很多,与警局有勾结,收效甚微。中国今年拨款兴建这类“经济廉相房”,若是在乡村或县镇边缘兴建作为过渡房,对农民是有帮肋的。若是在中小城市建筑,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政府是建立“匪窝”制造恐怖主义。(未完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