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茂如再叫板 茂业国际举牌深国商
本报记者 马成文
11月4日,深国商 (000056.SZ)公告称,11月3日,公司收到深圳茂业商厦有限公司传真函件,截至当日,茂业商厦共持有819万股,同时,其一致行动人大华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共计持有公司B股305万股,两者合计持有深国商5.09%的股份。
资料显示,茂业商厦第一大股东为(香港)茂业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其大股东为茂业国际 (00848.HK),实际控制人黄茂如。
近期, 黄茂如频频在A股市场发动收购行动,真实目的何在?而且,茂业国际收购行动受到商业城 (600306.SH)和渤海物流 (000889.SZ)的强烈抵制,事态将如何发展?
一位接近茂业国际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茂业国际经过多年商业零售行业的积累,在全国范围内做大做强成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因此,仔细筛选后,决定战略投资商业零售领域内有价值的公司。
收购深国商
虽然收购行为遭到渤海物流和商业城的强烈抵制,但这并没有使黄茂如的收购行为丝毫有所减缓。11月4日,黄茂如再次举牌深国商。
知情人士透露,黄茂如关注深国商比商业城和渤海物流都要早。“由于人在深圳,黄茂如收购成商集团 (600828.SH)后,最早看中的是深国商,去年底,黄茂如就与深国商亲密接触过,双方已谈判了好几轮。”
首先,“收购深国商的手续比较繁复,因为深国商第一大股东是外资股东,需要经过商务部批准。”上述接近深国商的人士称。
资料显示,马来西亚和昌父子有限公司共持有深国商3026.42万股,占深国商总股本的14.19%。
其次,“深国商大股东方面的要求较为复杂,不仅包括所持股份,还包括其持有的上市公司之外的晶岛商务中心40%的股权。”上述接近深国商的人士称。
再次,“深国商大股东开出的价码较高,当时,深国商B股价格不过每股3港元多,大股东却叫价6港元多,而黄茂如经过权衡后也接受了这个价格。但深国商大股东将此事委托给深国商高管处理,这就增加了不少沟通障碍。”上述接近深国商的人士表示,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由此,黄茂如产生了从二级市场直接收购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筹划,恰逢A股大跌,黄茂如感到时机成熟,于是大举建仓。”一位长期关注茂业国际的人士透露。
而且,“二级市场收购的好处是主动权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场外协议收购的弊端在于,一旦风声放出去了,股价就无法控制,而二级市场举牌后,公司已有超过5%的筹码,主动权就更大些,而且,何时进一步收购筹码也可以自己掌控,市场炒作者跟风也没有用。” 英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国宏认为。
全国布局
不仅如此,“黄茂如的投资团队还从A股筛选了大批目标公司,并将其列入收购的可选目标。”上述长期关注茂业国际的人士称,茂业国际将在东北、华北、华西、华南和香港全面铺开。
“茂业国际收购的标的公司,有一个重要特征——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股东筹码较为分散。”刘国宏认为。
事实上,商业城大股东沈阳商业城(集团)仅持有14.07%的股份,而渤海物流大股东安徽新长江投资 股份有限公司仅持有15.26%的股份。
“不排除今后茂业国际最终控股上述几家上市公司的可能。”上述接近茂业国际的人士认为。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茂业国际此番大举收购行为,并未征得被收购方的同意,尤其是商业城是沈阳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如果强行收购并改组董事会,或许引起当地各方的抵制和不满。
一位知情人士却表示,茂业国际的背景非同一般,沈阳、天津等地都有地产项目,所以,在当地也可算是熟门熟路。“不然,黄茂如不会贸然动手。”
“资本市场低迷时,收购商业上市公司不失为好的选择,如果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对上市公司实施控制,及至市场好起来时,也可以获得差价收益。”刘国宏认为,由于商业行业的区域性非常强,此番茂业国际跨区域发展、全国布局的战略,不仅不会引发同业竞争,而且会形成较好的互补。
今年初,茂业国际在香港挂牌上市,发行8.63亿股,募资净额达25.1亿港元。
“这笔资金到现在为止还没怎么动过,这使茂业国际在经济景气周期下降的情况下,仍拥有大量现金流,除用于开设新店,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兼并收购。”上述知情人士称。
对于相关上市公司指责茂业国际收购可能构成违规,上述接近茂业国际的人士认为,“茂业国际并不是恶意收购,是公司的法律和投资团队经过严密论证后,按相关程序实施的,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香港法律法规比内地要严格得多,而且,黄茂如的投资团队都是谙熟资本市场规则的老手,不会犯低级错误。”上述接近茂业国际的人士称,此番收购经过长时间的周密研究才行动,如果违反相关规则,收购行动早就被监管部门叫停,不会持续到现在。
茂业国际相关人士表示,现处于敏感时期,不便发表看法。
11月4日,茂业国际疲软,收报0.5港元,跌3.846%。深国商则连续第六天收红盘,3.89元的价格较10月28日的3.01元,涨幅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