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6
没有失败说明工作不够努力
大多数人在作决定时都只考虑眼前而不考虑未来,结果快乐没得到
却得到痛苦。事实上,人世间一切有意义的事若想成功,那就必须忍受
一时的痛苦。你必须熬过眼前的恐怖和引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或标准
而把目光放在未来。本来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痛苦,而真正使我们痛苦
的是对于痛苦的恐惧。
*哈佛的“积极心理”课
哈佛大学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常青藤名校,所招学生都是出
类拔萃的未来精英。不过,哈佛大学2005年度第一学期··上座
率最高课程”却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这门课程的名称叫作积极心理学。周四中午11时30分至13
时,855名哈佛大学学生都将在本·沙哈尔带领下一同体验··积
极心理学”。面对台下近900名莘莘学子,主讲人塔勒.本.沙哈
尔并没有大讲特讲如何成功,而是深入浅出给予他们快乐的秘
诀。
哈佛大学网站对“积极心理学”一课如此简介: ·t本课主
要是为营建一个充实人生的健全心理,话题涉及快乐、自尊、
理解、友情、爱情、成就、创造力、音乐、精神和幽默感。最
终帮助走向成功。”
对于课程主旨,现年35岁的本·沙哈尔一言以蔽之,即
“如何获得快乐”。 “我觉得自己在打造一座连接象牙塔与现实
世界的桥梁。”他如此定位自己。
如何获得快乐?本·沙哈尔现在正在撰写一本名为《接受
人性不足》的著作,希望能向读者阐明他在t·积极心理学”课
堂上对哈佛学子们提出的建议——“接受你自己”。
比如,本·沙哈尔在最近一次课堂上提出的口号就是.
: “学会失败”。他告诉讲坛下一贯优秀的哈佛学生们,失败无可
÷ 避免,因此有必要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j 和其他老师不同,本·沙哈尔在课堂上最爱提及的名人并
非柏拉图、莎士比亚或爱因斯坦,而是有··脱口秀女王”之称
的美国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温弗里。 .
“我喜欢奥普拉·温弗里,’’他说, “……她正好显示出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显示出‘接受人性不足·的理念.她
。!本理念和备受哈佛大学师生推崇的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
尼罗宾的理念一致。后者指出:我们若是把目光只放在眼前:。那么未来
就难以掌握,我们若是想获得长久的快乐,那么就要忍受暂时的痛 “若结果是痛苦的话,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
是快乐的话,我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苦。,,
.。任何一个商业领袖在商业领域内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过失败。而那些
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和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往往最终的境遇有很大
的差别。因此,哈佛一贯注重培养学子养成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 ~。
盖茨从哈佛出来以后,对自己创立的微软的每一个员工灌
输正确对待失败、尊重失败的思想,甚至提出t“没有失败说明
工作没有努力”。因此,在微软工作的人从不惧怕失败。他们
将失败看作是任何事情走向成功的铺垫。在微软,只要遇到失
败,接下来的不是进行批评、斥责或者评估损失,而是·t残酷
无情”的剖析过程,他们认为这是对失败的尊重。失败的结果
直接作用就是促使去尝试新的实现可能,也正因为失败成就了
微软一次次令对手胆寒的成功。用微软自己的话说: “失败是
成功的一种需要。”
盖茨的执著和勇气与美国的创业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j软件企业最
为集中的硅谷有着“创业大本营”的美誉。在这儿,每年都有数以万计
的企业倒下,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一夜暴富。美国知名创业教练
约翰·奈斯汉说: “造就硅谷成功神话的秘密,就是失败。失败的结果
或许令人难堪,但却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在失败过程中所累积的努力
与经验,都是缔造下一次成功的宝贵基础。,,
串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个失败者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
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一个成功的人,他成功的历史,其实也
是一部失败的历史。据说,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
与失败的比例是1:10。也就是说,他们几乎要失败10次,才能换来1次
成功。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成功的人,他们经历的失败都多于成功。华盛
顿打的败仗比他打的胜仗多得多,但他最终成功了。
一个人越不把失败当作一回事,失败就越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越
能成功;~个人如果越害怕失败,失败就越会缠住他,他就越难摆脱失
败。美国两位哈佛毕业的总统的竞选就是最好的说明。罗斯福不怕失
败,他成功了;尼克松害怕失败,他没有成功。
罗斯福第一次竞选总统惨遭失败后,他暂时退出政坛。不
久,又因一场意外的遭遇而半身瘫痪。他瘫痪后相信自己还能
成功,再次竞选时,当上了总统,入主白宫。一个瘸腿人每天
坐着轮椅,昂着头,挺着胸,信心百倍地去上班。他在首次就
职演说中提出的那个“无所畏惧”的战斗口号,鼓舞了千千万
万的听众,他说: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的本身。,,
他凭着永远不承认失败、永远不甘放弃的精神,把关利坚合众
国引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连任四届,成为美国最杰出的
总统之一。
尼克松在1972年竞选连任美国总统,由于他在第一任期
间。政绩突出,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
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缺乏自信.走不出过去几
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不良心态
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
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
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这次选
举中他虽然获胜,但不久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
的尼克松,因害怕失败而导致惨败。
永不言败和善于对失败进行总结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失
l败[,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有远见的企业蒙在选拔人才时。不仅重视一
卜人过去的成功,同时还重视这个人失败的经历。哈佛商学院的约翰·
考科教授说: “我可以想象得出,在20年前,董事会在讨论一个高级职
位的候选人时,有人会说: ‘这个人32岁时就遭受过极大的失败。’其
他人会说: ‘是的,这不是好兆头。’但是今天,同一个董事会却会说:
让人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曾经历过失败。”’可见失败并非是坏事。因
暂每一次失败,都孕育着成功的萌芽,每一次失败都将使你更靠近成
功。如果你不曾失败过,为了成功,你应该勇敢地去尝试一下失败的滋
味。在尝试时,要告诉自己:我在什么地方跌倒了.就要在什么地方爬
起来,以后也许还会跌倒,但决不会在原先的这个地方。
*美国商业圈子中的“犯错观”
在商业圈子里,流传着宝洁公司的这样一个规定:如果员
工三个月没有犯错误,就会被视为不合格员工。对此.宝洁公
司全球董事长白波先生的解释是:那说明他什么也没干。
mM公司在1914年几乎破产,1921年又险遭厄运.20"~-纪
90年代初再次遭遇低谷。但是,在一次次纠错中,他们最终都
战胜了暂时的困难。有一次,IBM公司的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由
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损失,他为此异常紧
张,以为要被开除或至少受到重大处分。后来,董事长把他叫
去,通知他调任,而且还有所提升。他惊讶地问董事长为什么
没把他开除,得到的回答却是:要是我开除你,那又何必在你
身上花1000万美元的学费?
盖茨常常雇用在其他公司有失败经验的人做其助手.借用
他们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盖茨最为欣赏的人是福特汽车创始
人福特和通用汽车创始人斯隆。盖茨办公室有一张福特的照
片,作为激励,也作为警惕——福特梦想做出便宜好用的交通
工具,创造出汽车世纪,但最后固执地坚持原来的信念而不能
持续进步,20年后霸主地位被后起的通用取代。悬挂一张福特
照片,既是对他普及汽车全民化的崇敬,又是对他失败的一种
反思。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为,无论是谁,做什么工作,都是在
尝试错误中学会的,经历的错误越多,人越能进步,这是因为他能从中
学到许多经验。杜拉克甚至认为,没有犯过错误的人,绝不能将他升为
主管。日本企业家本田先生也说: “很多人都梦想成功。可是我认为,
只有经过反复的失败和反思,才会达到成功。实际上,成功只代表你的
努力的l%,它只能是另外99%的被称为失败的东西的结晶。,,
汽车工业是个“全球性”工业,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企业大规模
向外发展是从汽车开始的。但日本汽车第一次尝试进军美国市场时.却
以失败告终。面对失败,他们不埋怨、不相互指责,而是举国一致、重
新部署,反复斟酌查找失败的原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们重新
确定了向美国提供耗油低、质量好、符合美国人操作习惯、具有美国风格的美式汽车的战略。实践证明,他们的新战略是可行的。
大多数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犯错误,但犯错误的结果无非是——最
坏的结果“不可行”。但知道了这个“不可行”,可能就是这次失败对我
们的最大价值。一个历经百年的企业不可能没有失败的经历,但它们与
一般企业的区别在于:它们不会为失败而后悔,而是通过失败向自己证
问了很多自己原先不知道的东西。知道了这些东西,也就是把握了后来
的机会。
} 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录,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
p握的机会。-
匿 *挫折是另一种投资 .
哈佛商学院挑选学员的一项条件:
}
学员要像一个“斯巴达的战士”那样勇敢无畏,那样勇于
接受人生的挑战,在人生的洪流中奋勇搏击并取得成功。
F
从精英的角度分析,最重要的素质是顽强的忍耐力和高度的承受
}力。人生无坦途,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挫折、打击、失败不可避免。
}没有顽强的忍耐各种恶劣环境和困难的能力,没有高度的承受各种打击
}和挫折的能力,成功就不可能到来。
} 一帆风顺当然最好,但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一剂苦涩的良
;药,而且在前进过程中往往多次邂逅。既然“挫折’’不可避免,那就必
?须正视它,并有效地利用它,消化吸收它的全部功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哈佛大学的学生把挫折看成一种“投资”。
既然是“投资”,当然有可能是无效的,学费白交了;既然是··投资”.
只要尽心尽力利用好这笔“资本”,就会学会很多东西,取得最大的投
入产出效果,所谓“花钱买个明白”。
人的心,一般生来是脆弱的领袖要具备顽强的忍耐力和高度的承受力,他就必须忍受一次次的挫
折,承受一次次的打击,并进而变得愈来愈顽强,形成一种钢铁般的意
志。 , ‘
意志力是一种心理品质,人的这种内在的力量不是凭空产生的。童
年的经历对意志力的形成影响很大,有些领袖人物的顽强意志正是童年
经历造成的结果。没有人能够回过头去重薪选择童年的经历,我们所唯
一能够提出的,就是从现在做起,从任何细微的抑制或巨大的挫折中振
奋起来,吸取锻炼意志的良药,使自己变得坚强起来。
有些人喜欢对挫折本身进行反复地咀嚼、回味,但却总是逃脱不出
对痛苦的感受,总是摆脱不掉失败的阴影,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对挫折本
身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超越。
我们所谓把挫折看成一种“投资”,是要争取从挫折中得到收益的。
只是一味地“投资”,那是失败哲学,是无所作为的哲学,决不是我们
所倡导的。已经负伤了,就该克服困难,养好伤后站起来;总是舔着自
己的伤口,回味这种痛苦所带来的存在意识,这是颓废的、病态的心
理。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对公司领袖心理素质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忍耐
力和承受力的一次强化和提高。能够顺利地经历各种挫折而不被压垮的
人,就一定能够具备强者的意志和心理,从而有助于完成领导公司的使
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大学生登山时遇到暴风雨,山洪暴发。于是他们就转
身朝山下跑,而恰在此时,滚滚而来的泥石流,瞬间就把他们
的生命永久地埋葬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悲剧,很多人不禁要问: “如果当时我
们也在半山腰,突然遇到暴风雨,应该怎么办呢?”
登山专家说: “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而挫折却有可能使之顽强起来。公
司艮萎爱拶鬣髫篙淼
、^
!‘ 1970年,雅科卡靠自己的奋斗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
。理。1978年7月13日,有点得意忘形的雅科卡被妒火中烧的大
旷j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在福特工作已32年,当了8年总经理,
0,;一帆风顺的雅科卡突然间失业了。雅科卡痛不欲生.他开始喝
;酒,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要彻底崩溃了。
:。 就在这时,雅科卡接受了一个新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
.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凭着他的智慧、胆识和魅
ll力,雅科卡大刀阔斧地对克莱斯勒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
‘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在
雅科卡的领导下,克莱斯勒公司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推出了K型
车的计划,此计划的成功令克莱斯勒起死回生,成为仅次于通
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世界顶级大汽车公司。
1983年7月13日,雅科卡把生平仅见的面额高达8.13亿美元
的支票交到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
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事后,雅科卡深有感触地说: “要想成功,就要奋力向前,
哪怕时运不济;要想成功,就要永不绝望,哪怕天崩地裂。”
挫折就是这样,你被它打垮了,你就永远抬不起头来;它被你打垮
了。它就一辈子在你面前服服帖帖,任你差遣。
历史上,所有成功人物的成功都是用奋斗换取来的。
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说话、走路,都是靠后天的奋斗才学会的。
所以不管是天才还是笨蛋,只要肯上进,一样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天
空。
可见,竞争意识是成功人士的特质之一。
天才人物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竞争意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
后天的奋斗中逐渐形成的。通过学习,你也能有胆有识,敢于竞争。
有以下几点需要提醒你:
1.弱者不败
不要因为弱小而不敢与人竞争,弱者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只要相信
弱者不败,勇敢面对困难,你同样能培养出竞争意识。
2.永不满足
有些人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后,就不思进取,认为自己已经算得上是
一个生活的强者。有些企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但因此失去了前进的动
力,不是进一步壮大自己,而是满足现状,停滞不前。
3。从小事做起
先有一个小目标,向它挑战,把它解决之后,再集中全力向大一点
的目标前进,把它完全征服之后,再进一步建立更大的目标.然后再向
它展开激烈的攻击。这样苦苦搏击数十年,这样辛辛苦苦从山脚一步一
步坚实而稳固地攀登,我们就会成为人中豪杰,自然我们的银行户头会
急剧扩大。
*逆境磨炼成功
许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能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目
标,而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越是不可能的东西,越是身处逆境的挫折
里,对他们而言越具有挑战性。威廉·李尔是世界航空业和电子界传奇
}式的先驱者、发明家、飞行家、实业巨子、亿万富翁,还有——“疯
子”。李尔“疯”就“疯”在敢于不断地向“逆境”挑战。
∥
当有一次他公开宣布他要制造一种新型的喷气式飞机时,
: 航空界的专家们都不屑于发表评论,但他自己丝毫不管这些专
} 家所判的“死刑”,仍然大搞特搞,而且预言:他的飞机将成
I 为一泻千里的畅销品。结果,正如他事后的得意宣称: “我造
出飞机来了;飞机也飞起来了;我也把它卖出去了。”
i 他的自信极其突出地表现在他勇于反抗嘲弄与反对,勇于克服逆
l境,横眉冷对那些悲观的评论,坚定地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他做了世
姆上所有其他飞机制造商都认为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李尔充满了自信,
先做好了飞机的生产线,而后直接造出了飞机。这种做法给他节省了
霹-大段研制试生产时间,使他的新型飞机总是能以极快的速度面世,从
而获得高额利润。“这样的做法,你不是对极了,就是错极了,’’李尔
对自己说, “而我是对极了。”
艮 这就是逆境成才之人自信和意志所创造的奇迹,这就是他们与众不
酾的风采。敢于向逆境挑战,敢于向不可能问鼎,敢于独辟蹊径,花费
匡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于一个不知前景的事业上去。而很多白手起家的人,
壁他们都有超越现实的欲望,渴望能够摆脱困境,把梦想变为现实。他们
醛都是“疯狂”的人,都是兴风作浪的勇者。
艮.j. 曾经在华尔街呼风唤雨并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里甘出身贫穷,要不
}是凭借他自身的才学获得了奖学金,他可能也就不会有去哈佛深造的机
器。会了。他自小便身处逆境,但他知道如何在逆境中抗争,如何不屈从命
}运的安排。他发奋图强、自励自勉、白手起家,终于在他的人生道路上
§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那么,他的逆境成才之术是什么呢?逆境为什
i么能更好地造就人才呢?
t 首先,逆境能提高个人的认知感受力。没有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就
奠无法进行创造活动,更难有作为。人在顺境中和逆境中对同一事物所获
得的感受是不相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越是恶劣,给人带来的痛
苦越大,越是能促使人进行反思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并加速完成认识
上的飞跃,从而开阔了思路,产生新的见解,使创造性思维得以激活。
出生在官宦之家的曹雪芹原本是一个纨绔子弟,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和
女孩儿厮混打闹。后来由于家道中落,他被推向社会的最底层,过着十
分贫困的生活,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而正是这种破败的境遇推动了他的
认知感受力的提高,丰富了生活经验,激发了创作欲望。后来经过10
年的努力,创作出了被誉为生活百科全书的文学名著《红楼梦》。
其次。一个处在顺境中的人,无论是物质方面的需要或是精神方面
的需要都易于得到满足,因此,难以产生改善自己的愿望,成才动机也
较弱;而一个处在逆境中的人,由于物质的匮乏和精神上的压抑,因此
改善自己的愿望就强烈得多。他们力图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善不良的境
遇!从而推动了个人走上成才之路。
里甘在哈佛大学与肯尼迪是同学,两个境遇不同的人偶然
地相遇在一起。处在逆境中的里甘看到处在顺境中的肯尼迪家
世显赫,家财万贯,遂萌生了生财的欲望,决定靠自己勤劳的
双手、智慧的头脑为自己闯出一片天空,里甘愿望最终是实现
了。
再次。逆境能增强个人的挫折耐受力。艰苦的生活环境,充满着不
幸和挫折。有苦难生活经历的人,由于经常与不幸和挫折打交道,所以
具有较高的挫折耐受力。这种人在进行创造活动时,能经受住失败和挫
折的考验.易于获得成就和成为人才。发明大王爱迪生出生在一个贫穷
的农民家里。他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很小就帮助家里干活。8岁
时就能自己种菜并挑到街上去卖。他12岁开始打工,到城市和火车上卖
报纸,饱受了艰难生活的磨练,培养出较高的挫折耐受力,而这种良好
的意志品质使他受益终生。爱迪生一生中的发明共1300多项,而每项发
明的成功都历经百次、千次甚至上万次的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
里甘也许没有像爱迪生那样有千万次的失败,但出身同样贫穷的里
,
甘和爱迪生一样是从逆境中奋发出来的,要不然里甘怎会有从家徒四壁
的华尔街大亨的辉煌呢?
没有失败说明你工作不够努力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