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基金公司触犯“三底线”要有硬措施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基金行业联系会议上说,基金公司应该强化合规管理,坚决不能触犯“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三条底线(10月26日 新华网)。
中国股市诞生以来,一直在大起大落中发展。而每次大起大落都使得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遭到侵害,使得大多数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始终未能走出大起大落的怪圈。症结在哪里呢?一些专家分析是由于投资者结构存在问题,即:中小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过多,机构投资者过少造成的。中小投资者不够理性,市场波动对其投资行为影响较大,投机心理过重,这是造成市场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大概在2005年以后,为了保持股市稳定,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大发展。
应该说,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方向是正确的,几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投资者结构,改进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基金公司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A股大起大落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观。
原因又在哪里呢?为何没有达到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目的呢?一个主要问题是,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企业年金特别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没有履行真正投资者的职责,却成为机构投机者,或者说是一个更大、实力更强的投机者。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基金比中小投资者跑的更快,在市场中对中小投资者的“忽悠”声音更强烈。市场不但没有彻底改变大起大落的弊端,而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演绎的愈加激烈。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被侵害的更加厉害了。同时,“老鼠仓”套牢了许多中小投资者,非公平交易蒙蔽了大量无辜的中小投资者,利益输送滋生了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而这种行为最终还是中小投资者买单的。
尚福林主席划出的“‘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三条底线,找准了矛盾,切中了要害。但是,现在看来只是泛泛地讲讲,甚至下个文件强调一下,已经不解决实质问题。非得下定壮士断腕之决心不可,必须出台强硬措施,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才能彻底防止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触犯“三条”底线。比如:对“老鼠仓”的处理,过去也曾经处理过几起“老鼠仓”事件,但是只是处理当事人了事,而其公司却毫发无损。建议对于“老鼠仓”,已经发现,除了严肃处理当事人外,公司必须负连带责任并接受严肃处理。对于散步虚假信息,相互对倒,诱使中小投资者上钩的非公平交易,必须从科技手段上进行严格监管,已经查处,要对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进行严肃处理,没收所得,停止其交易行为甚至勒令其退出市场。利益输送问题一旦发现就是腐败犯罪行为,关键在于要采取坚决手段发现检查。同时,必须想法设法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使机构投资者成为“专业精良、治理完善、诚信合规、运作稳健”的真正投资者而不是更大的投机者。
新闻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0/26/content_12334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