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五)


 

第四节 体系建立后的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对于企业来说不只是形成了一套质量管理文件,而是建立了一种环环相扣的系统的质量监督机制,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还是员工都是利益共同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有责任按照体系的要求尽到自己的职责。体系的建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体系建立后还必须长期坚持做三样事情,即:内审、管理评审和一年一度的外审。
任何管理过程如果要使其有效,必定要形成计划(P)、执行(D)、检查(C)、改进(A)这样的循环方能达到其原本的目的。
管理体系建立并通过认证,只能证明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这样一个体系,而这个体系是否持续有效,也就是真正得到执行,需要通过内审和外审这样一个检查过程来定期判定。企业内审的过程就是企业自己检查各环节是否尽到自己职责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样的检查,目的是确保执行的力度,发现体系是否运转正常,证明体系的有效性。而管理评审则是对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以使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完善。外审事实上就是一种客观公正的外部监督,由于是由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代表了一种公信力,因此可以证明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
内审和外审
内审由企业内部经过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的人员组成内审组进行。内审人员不得审查自己的工作。
外审由认证机构的国家注册审核人员组成的外审组进行审核。
内审和外审的依据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
内审和外审都必须进行现场审查,各种文件、记录、现场实况、标识、谈话等都是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情况的证明。
每一年中,所有部门、所有过程都必须经过内审和外审。内审可以在一年内分批进行,但所有部门、所有过程都必须审到,而且必须在外审之前进行。外审是一年进行一次,所有部门和过程都必须审到。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一般是在内审后进行,目的是对内审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并且对体系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完善,以达到体系的要求和实现持续改进。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各级管理人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