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Shadow Tag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点
我非常喜欢和画有关的文字。画的纯粹视觉感受,拥有无限虚拟的文字可能性。Shadow Tag中的画是莫须有的,完全出自作家的描绘,主人公是画家的妻子,印第安混血,想成为历史学家的知识分子。在她渴望和丈夫离婚的时候,丈夫一直在攻克一幅画……怎么也画不好,因为她看起来总是像死了。
诸如此类的描写比比皆是,我相信,这是让我欲罢不能读下去的原因之一。
文字对想像力的拥抱和撺掇,是多么无穷无尽的诱惑。
《杜马岛》开篇就说,如何作画?
正中我下怀。看下去才知道,和作画本身并无关系。这里的画,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画。
斯蒂芬金早年曾写《黑暗中的另一半》和《Misery》,说的都是小说家的窘境——陷入情节和人物,现实遭到虚构的侵蚀,直到《黑暗塔》,他彻底把现实和虚幻之间的桥梁、纽带、爆破点……都定位于写作本身。
但在《杜马岛》中,我看到一个作家在脱开旧有的定势、用基本的想像力开拓新的疆域……当然,你可以说,《黑暗塔》中就有《杜马岛》的引子,把血王杀死的小男孩派屈克.丹维尔,就是埃德加的源头、乃至前生吗?罗兰不是对他说过,“但愿众世界终结时,我们能相逢在道路尽头的虚无之境”吗?派屈克是独自走出黑暗塔之路的,没人知道他的终结。直到《杜马岛》,我看到了埃德加。
派屈克的画,最大的作用,是用于消灭,就像枪。他是未加封号的枪侠。
埃德加的画,则更复杂。当埃德加用画杀死一个人、抹去脑中的子弹时,他就像是派屈克,用画笔消泯人力不可及的邪恶。但更多时候,埃德加的画是回忆,幽冥之界曾经存在的恐怖,转瞬即逝的恐怖,他人生命中的恐怖借由魔力操控的画笔转嫁到埃德加的生命中。
埃德加的画和伊丽莎白的画是重叠而递进的。他们都要为这些画付出代价,因为那些画就是交易的砝码,记载了恐怖的事实。
画就像纸,开启了世界之间的罅隙,涌入了异世界的存在体。
这依然是斯蒂芬金的永恒主题之一,创作者分身异世界,创作是心灵感应,创作将重塑世界。
但《杜马岛》并不是完全脱胎于幻想虚构。斯蒂芬金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切入点——达利。
在翻译过程中,我屡次去看达利的画,当然,不可能是原画,画册的失真并不影响我选择正确的词句对应英文,但当我在多伦多美术馆看到达利的原画时,我知道画册的失真是永远不能被弥补的。尺寸、色彩、以及逼真的立体感,全都在平面复制品中消失了。
那次的展览不止是达利个人的,而是超写实派的回顾展。并非是我受了《杜马岛》的蛊惑,但在现场的观感确实是——达利的超写实,真的是无人能比。还展出了达利和意大利贵族一起合作设计的珠宝,非常有意思。达利很调侃,说,既然自古赞誉的美人都是珠圆玉润、牙齿像珠贝、绛唇似红宝石,那就不妨做出来嘛,所以,就有了Ruby Lips——红宝石的丰润标准唇形,露出里面一颗颗珍珠做的牙齿。贵气是有的,但也是好笑的,哪怕技艺很精湛,但那个概念被如此还原,甚至显得有点拙笨。但别的设计就很磅礴,纯金的狮毛金灿灿的,嘴里喷吐出钻石瀑布——这款项链和耳环的套装我非常喜欢。
但现场没有我追寻的那幅《天鹅倒影成大象》,这令我失望。因为这幅画,是在翻译途中让我有一丝恐怖之感的。
恐怖,是被 营造 出来的。这就是《杜马岛》里的倒影之画告诉我的。有达利为证。
如果没有这样的剧情,这样的海景、幽灵船、波浪里的骷髅……那这幅画大概只会让我觉得很巧妙。画中左下角那个孑然独立的男子,也仿佛被遗忘了。而据说,这灵感源自达利的情人,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一首诗。
大地
洛尔迦
我们漫步于
一块无银的镜面
一块无云的水晶
如果百合花
颠倒着生长,
如果玫瑰花
颠倒着生长,
如果所有根须
直指群星
死者亦不闭上
他们的眼睛,
那么我们就会像天鹅一样
小说提到的画,或许还是莫须有的纯虚构好吧?王尔德的道连格雷,Shadow Tag里的印第安女人画像……都允许我们畅想,是有玄机也有余地的,因为文字和图像之间只有神似。但杜马岛上的倒影,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再诠释,是冒险的——不仅对于作家,对读者也是。譬如,自此之后,当我再看达利,恐怖的幻想就将捷足先登。
我非常喜欢和画有关的文字。画的纯粹视觉感受,拥有无限虚拟的文字可能性。Shadow Tag中的画是莫须有的,完全出自作家的描绘,主人公是画家的妻子,印第安混血,想成为历史学家的知识分子。在她渴望和丈夫离婚的时候,丈夫一直在攻克一幅画……怎么也画不好,因为她看起来总是像死了。
诸如此类的描写比比皆是,我相信,这是让我欲罢不能读下去的原因之一。
文字对想像力的拥抱和撺掇,是多么无穷无尽的诱惑。
《杜马岛》开篇就说,如何作画?
正中我下怀。看下去才知道,和作画本身并无关系。这里的画,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画。
斯蒂芬金早年曾写《黑暗中的另一半》和《Misery》,说的都是小说家的窘境——陷入情节和人物,现实遭到虚构的侵蚀,直到《黑暗塔》,他彻底把现实和虚幻之间的桥梁、纽带、爆破点……都定位于写作本身。
但在《杜马岛》中,我看到一个作家在脱开旧有的定势、用基本的想像力开拓新的疆域……当然,你可以说,《黑暗塔》中就有《杜马岛》的引子,把血王杀死的小男孩派屈克.丹维尔,就是埃德加的源头、乃至前生吗?罗兰不是对他说过,“但愿众世界终结时,我们能相逢在道路尽头的虚无之境”吗?派屈克是独自走出黑暗塔之路的,没人知道他的终结。直到《杜马岛》,我看到了埃德加。
派屈克的画,最大的作用,是用于消灭,就像枪。他是未加封号的枪侠。
埃德加的画,则更复杂。当埃德加用画杀死一个人、抹去脑中的子弹时,他就像是派屈克,用画笔消泯人力不可及的邪恶。但更多时候,埃德加的画是回忆,幽冥之界曾经存在的恐怖,转瞬即逝的恐怖,他人生命中的恐怖借由魔力操控的画笔转嫁到埃德加的生命中。
埃德加的画和伊丽莎白的画是重叠而递进的。他们都要为这些画付出代价,因为那些画就是交易的砝码,记载了恐怖的事实。
画就像纸,开启了世界之间的罅隙,涌入了异世界的存在体。
这依然是斯蒂芬金的永恒主题之一,创作者分身异世界,创作是心灵感应,创作将重塑世界。
但《杜马岛》并不是完全脱胎于幻想虚构。斯蒂芬金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切入点——达利。
在翻译过程中,我屡次去看达利的画,当然,不可能是原画,画册的失真并不影响我选择正确的词句对应英文,但当我在多伦多美术馆看到达利的原画时,我知道画册的失真是永远不能被弥补的。尺寸、色彩、以及逼真的立体感,全都在平面复制品中消失了。
那次的展览不止是达利个人的,而是超写实派的回顾展。并非是我受了《杜马岛》的蛊惑,但在现场的观感确实是——达利的超写实,真的是无人能比。还展出了达利和意大利贵族一起合作设计的珠宝,非常有意思。达利很调侃,说,既然自古赞誉的美人都是珠圆玉润、牙齿像珠贝、绛唇似红宝石,那就不妨做出来嘛,所以,就有了Ruby Lips——红宝石的丰润标准唇形,露出里面一颗颗珍珠做的牙齿。贵气是有的,但也是好笑的,哪怕技艺很精湛,但那个概念被如此还原,甚至显得有点拙笨。但别的设计就很磅礴,纯金的狮毛金灿灿的,嘴里喷吐出钻石瀑布——这款项链和耳环的套装我非常喜欢。
但现场没有我追寻的那幅《天鹅倒影成大象》,这令我失望。因为这幅画,是在翻译途中让我有一丝恐怖之感的。
![]() |
恐怖,是被 营造 出来的。这就是《杜马岛》里的倒影之画告诉我的。有达利为证。
如果没有这样的剧情,这样的海景、幽灵船、波浪里的骷髅……那这幅画大概只会让我觉得很巧妙。画中左下角那个孑然独立的男子,也仿佛被遗忘了。而据说,这灵感源自达利的情人,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一首诗。
大地
洛尔迦
我们漫步于
一块无银的镜面
一块无云的水晶
如果百合花
颠倒着生长,
如果玫瑰花
颠倒着生长,
如果所有根须
直指群星
死者亦不闭上
他们的眼睛,
那么我们就会像天鹅一样
小说提到的画,或许还是莫须有的纯虚构好吧?王尔德的道连格雷,Shadow Tag里的印第安女人画像……都允许我们畅想,是有玄机也有余地的,因为文字和图像之间只有神似。但杜马岛上的倒影,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再诠释,是冒险的——不仅对于作家,对读者也是。譬如,自此之后,当我再看达利,恐怖的幻想就将捷足先登。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