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儿应该嫁给黄世仁


      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过去看成是对的,而现在看来是错的,过去是错反过来从现在的角度看就是对。总括起来,事物的对与错总是相对的。

      闲来无事,想起几部老电影,尤其是《白毛女》、《青松岭》、《春苗》等。

      按照现在人们的思维和理念喜儿就是应该嫁给黄世仁,若嫁给黄世人,杨白劳的一家就会时来运转,彻底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说黄世仁年龄大,那么,当今社会也有不少的哥星、影星、体育之星嫁给年龄差得悬殊的阔老么?而嫁给大春这个穷小子,有什么意思呢?他人品再好,能当吃当穿?人品能换来粮食和猪肉吗?不还是受一辈子穷?总不能守着那虚无的人品过日子吧。

    《青松岭》上的人物张万山和钱广之间,谁来赶大车之争还扯上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现在想起来简直成了笑话,那个年代也真有趣,把什么都和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联系在一起。张万山年龄也大了,还有老寒腿,怎么能适应车老板子这个差使呢?而钱广年富力强,还有驾技,为什么不能用呢?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从现在这个角度来看,他是对的,搞点副业不是也是发家致富的一种途径么?在钱广赶车上路的时候,一个社员喊“钱大哥,我那点蘑菇!”钱广说“放心吧保准给你卖个好价钱!”物有所值,卖好价钱,这不正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么。从和谐的角度讲,他既方便了群众,又是助人为乐之举,理应大力提倡。

      再说《春苗》中的春苗与杜文杰之争,更是可笑之极。春苗你一个农村还是小毛丫头的赤脚医生怎么能和有丰富经验的老医生相比呢?也可以说简直就没有可比性,老水昌的的腰病,正规医生治不了,你能治?那时这样安排故事情节纯属是政治上的需要,情节是为政治氛围服务的,真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历史啊,就是这样反过来倒过去的,是非曲直还是由当时的社会主宰者和阶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