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光顾自己的博客,连用户名和密码都忘记了,愣了半天,试了几次,才终于登上陆!
我的一位老友、青海的摄影家老梁给我发来几张照片,看后感慨万千。先放在下面请各位网友欣赏:
照片中的人不是掏地沟的。他们是青海油田的修井工!他们修的不是一般的水井,而是油井。这是石油行业的一个工种,无论自动化控制技术发达到何种地步,计算机运行速度达到多少兆,油井的修复都离不开他们。
这个景象,是在修井过程中发生了井喷。
井喷是石油勘探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喷出的一般是泥浆、石头和气体,严重的井喷还会引起大火,烧毁钻井设备。当年在冀南发生的一次井喷,竟然把钻杆从地下喷出,飞插进200米开外的庄稼地里。
并不是每一次钻探都能打出原油来。出油的井安装好采油设备,就成为生产井。生产井是要定期修理作业的,修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喷出来的全部是粘稠的原油和天然气。大量原油喷落在油井周围,成为黑色粘稠的油海,堆积成山,也会埋没作业机械。作业工人在井口抢险时,原油劈头盖脸从天而降,当他们离开井场时,齐腰深的原油会“拔”掉他们的衣裤鞋袜。第三张照片,正是工人从“油海”里走出来的情景。
我的朋友、作家肖复华是另一作家肖复兴的弟弟,1968年从北京分配到青海油田,还不到18岁,他一去冷湖(当年青海油田管理局的基地,没有湖,只有冷)就被分到作业队,当了修井工。1997年夏天我们去青海柴达木,到了他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油田基地已经搬到了甘肃敦煌,他领着我们在废墟上寻找他的记忆,一下就发现了澡堂子的地基。他说,我们每天下工,先奔的就是这儿,用汽油擦一遍全身,才能冲澡。一身棉工服跟铠甲似的,那棉裤脱下来可以自己站着!
即便科学的发展达到了人类想象力的极限,我也确信,生活绝不是一按电钮,要什么就有什么。总会有一些人从事着最危险、最艰苦的劳动。他们的劳动和付出,是社会运转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