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不像房价是否有泡沫那种“仁者见仁”的问题。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被世界所公认、被世界经济发展所证明、被理论界所肯定的事实。
然而,我们国家的经济现状是:
外贸出口至今缺位。从根本上来讲,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以至于背上“世界工厂”的外号。不论是“三来一补”还是外企直接设厂,总之,庞大的制造行业解决了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也完成了整体的资本原始积累。然而,不同的时期在这三驾马车上施力和侧重是不同的,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出口大国。
2007年出口占GDP比率为37.57%。2008年,中国的出口占gdp的比率是32.5%,以至于在过去30年里,我们国家每年出口的增长是GDP增长的1.5倍。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不变价算的话。到2008年的时候,中国的出口是1978年的553倍,GDP是83倍,也就是累积起来出口增长是GDP的6倍多,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7%。
正常年月,这种状况就没有多大争议,但遇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有伤到筋骨的厉害关系了。这也就是从08年下半年起,中央下大力度救市和扩大内需的原因了。
未来,也就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在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大幅贬值,尤其是未来人民币还有升值的压力的情况下,外贸回升压力会非常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2010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规模,尤其是出口规模很难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
一个经济体的主要发动机“抛锚”的情况下,要想然整体经济持续发展,必然会加大另外两个发动机的运转负荷,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也就是未来的经济复苏,只能依靠加大内需和投资者两架马车的负荷,来完成未来的经济增长目标了。
二元经济制约内需发展。从我们的国情来看,“二元经济”始终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抑或是障碍,尤其是农村消费力的不足问题,是积弊已久的顽疾,短期想要有较大的增长,只能是痴人说梦。再加上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严重滞后,教育收费奇高,居民对未来预期较为悲观,“攒钱防老、防病”等意识非常强烈,以至于09年初的全国居民储蓄存款达到20多万亿。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就不能构成需求,也就是说不能形成内需,虽然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需,但想要弥补外贸出口的窟窿,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说内需这架马车并没有开足马力。
房地产投资充当了火车头的作用。再看另一家马车,也就是投资。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7亿元,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880亿元,增长33.6%,加快10.3个百分点。从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和2008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这个情况来看,09年的投资增长率不仅恢复而且超过了正常年份。也难怪,4万亿的刺激计划下去,到处都在架桥、修路,增长岂能不快。另外,这个投资当中自然不能少了房地产的功劳。
今年经济能迅速回暖,房地产居功至伟!不仅充当了火车头的作用,还大大拉动了市场信心,再加上房地产的基础性行业和支柱性地位,决定了他的产业关联度非常高,它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建筑、建材、冶金、化工、轻工、机械、纺织等60多个行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钢材的25%,水泥的70%,木材的40%,玻璃的70%和塑料制品的25%,都用于房地产开发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在中国每10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28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自身10.98亿元。另外,房地产业在国家GDP的比重接近10%,是我国加大投资、拉动消费和解决就业的最佳行业。
三缺一,怎么办?只能用房地产来补缺。这就决定了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核心问题,以及未来的调控基调,必然要把房地产这个行业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考虑,那么分析房地产自身存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至少,这样不会过于打压房地产,因为他还要充当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但为了能够让经济基本面平稳、健康发展,精确点杀楼市隐患也是一种必然,最近几天,国土局和温总都跃跃欲试的积极表态,一个要彻查土地问题,一个要打压投机需求,而这也将是经济会议之前的放风吧。至于调控内容,后续会做交流和探讨,如果有可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