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如何传播?在传播中思想者如何获得应有经济效?


君山,我对你在这个年纪就具有如此才学是赞赏的。然而,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思想如何传播?如何在传播中获得思想者应有经济效益(换个说法叫做:包括非体制内的思想者,如何才能在这个市场主导的社会里,通过传播思想也能获得有尊严生活的条件)?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既然讲市场,对于思想者来说,就要考虑自己思想的传播对象,或者说找准你的客户群。我以为当今社会,最需要思想、又有经济实力为接受思想买单的对象,就有企业界人士。有了明确的客户,就知道如何生产“适销对路”的思想产品——课程或者书籍。

如果你也把你的客户群定位在企业界人士的话,那么,你目前的弱项是,没有企业方面的经验。所以,你如何将你现有的知识和原创的思想,为企业界人士定制他们需要的“产品”,并卖出适当的价格,这是问题的关键,而且也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汪丁丁有句名言:“对于思考者而言,他所说的必须是思考同样问题的人才能明白;对于言说者而言,他所说的必须针对不同的角度的人才有必要。”这是我为什么要推荐你与一些企业家认识的原因。你要知道企业家在想什么?他们现在关注什么?他们的困惑是什么?你才能知道自己应该讲什么。因为并不是你在想的东西,就是别人想知道的东西——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你是一个衣食无忧的纯粹的学者,你大可不必考虑别人想什么、怎么想,以及需要什么思想,只需闭门搞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学问。然而,你现在还没有到达这个境界。

通常,企业界的人士多半是不想听与实践无关的理论的。所以,我的课之所以还有市场,是因为我一直在做企业,已经连续29年了,他们知道我讲的东西,已经是勾兑过“汇源果汁”——当场能喝,而不是1100的浓缩果浆——得回去兑水。这就是我们俩真正的差异所在。

今天先谈这些,附一篇即将在《经济学家茶座》39辑发的文章——《诚信、预期与监督,因这一辑要待三月初才面市,此稿请务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