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入户”最公平


    什么是公平的?是靠出身、世袭、关系、走后门?还是计划分配?还是财富积累?个人奋斗?

 

    改革开放30年,有两件事公认是比较公平的:

    一是考大学靠分数,不靠推荐;

    二是财富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有经济学家说,认钱不认人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谁的?是全国人民的,不仅仅属于这些城市的原居民,居住权不是世袭的。除了四大城市,全国其他地方大多都开放了“购房入户”,如果四大城市不开放,就显得不那么公平。

 

    我们面临着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最好历史机遇。而“购房入户”是一个最简便的路径,是一个最方便操作的突破口。

 

    世界的城市发展史证明,大规模集中居住,高度城市化,特大城市是最集约最经济的,资源配置是最合理的。如果大多数中国人都住在城市,我们的山川一定会更秀美,像欧美一样。

 

    我在美国的东西部走了20多天,几乎没有看见庄稼,大多是绿色的原野。不像我们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家家都有一片宅基地。所以理想的新农村建设,其实应当是新城市建设。是让农民向中心城市集中,是做大城市,做小农村。是农民进城,是“购房入户”。这样也能释放更多的土地资源,反过来会平抑房价。

 

    有人担心“购房入户”会使城市的资源紧张。比如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这种紧张其实一直都存在,缓解这种紧张是依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靠南水北调。只有做大做强了城市,这样的矛盾才能缓解。

 

    有的领导担心“购房入户”会拉低人均GDP。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购房入户”不仅能增加GDP总量,也能增加人均GDP,因为“购房入户”的人具有相对较高的投资能力和消费能力。他们购房之后,要创业,要消费,带动效应明显。他们的人均创富能力和消费能力,多数情况下会高过原居民。

 

    有人担心“购房入户”会降低城市人口的素质。这个观点也站不住脚,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有能力购房入户的人,除了极少数是靠非法手段敛财之外,大多数是社会主流的优秀的人群,是成功者。他们要么有多年的创业经历,要么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是能给城市加分,而不是减分的。

 

    有人担心“购房入户”会使富人挤占穷人利益。按照小平同志的说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让先富起来的人“购房入户”,带动城市的发展,就能帮助更多的人富起来。

 

    所谓招商引资,就是招富人。我们的领导天天忙着招商引资,就没有想到“购房入户”就是一种招商引资,如同加拿大、澳洲等地的投资移民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有尊富心态,而不要有仇富心态。

 

    相当一部分人群“购房入户”的动机,在于子女教育。使高考移民合法化。

 

    我们注意到天津已把“购房入户”的门槛从100万,按不同区域降到了80万、60万、40万。北漂一族到天津买房,可能会成为潮流。因为在天津考大学和北京一样,比较容易。一些山西、内蒙的煤老板也会选择去天津买房。

 

    因为不能在居住地考大学,一些较高收入阶层的人群就把子女送到国外,这也是一种资金外流和人才外流。

 

    北京应该向天津学习。如果城区人口压力过大,也可在郊区实行“购房入户”,给千千万万的北漂一族一种公平。

 

    “购房入户”政策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关乎城市化发展和社会公平,不应理解为一种简单的房地产救市政策。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房龙网:http://www.funlon.com/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