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过世上最小的弄堂?
谁在最窄的弄堂亲身体验过?
“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如果说纵横交织的河道,临河伸展的九条长街是上海朱家角古镇的枝干,那么三十六条各具特色的古桥就是朱家角的关节。
作为古镇的细枝,古老而幽深的弄堂以她恬静而淳朴的姿态,成为游历朱家角不可不去品味的热点。
如若缺了弄堂,就缺了江南古镇独具的魅力;如若错过的弄堂,就错过的江南古镇深邃的灵魂。
朱家角古镇分布着若干条弄,排资论辈叫得上名字的有二十六条。就这二十六条弄,每一条都有独具意味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隐藏着几百年的历史,道不完的故事。
朱家角古镇的一人弄,不过是一条狭窄的弄堂。因其狭窄得只能容纳一人通过,故命其名为“一人弄”。
“一人弄”里一线天
一人弄是朱家角古镇最狭小的弄堂。也因着占了个“最”字,她的声名大噪,广得游客熟知和青睐。
小小弄堂,其实说白了就是窄点的街道。再小也不过是两栋房子或者两堵厚墙之间的间隔罢了,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出这道缝隙来,世间何处无墙缝?再窄它还有写字楼里阴森黑暗的楼梯窄?
然而,当真正置身于这个猜想中的一人弄时,才发现,一人弄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道缝。她是一条悠远的,洁净的,融元朝石板,明朝石刻,清朝建筑,现代生活于一体的时光隧道。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人弄里看历史。
平铺的方块石板,被无数双脚掌踩踏得光洁又泛着深沉的灰色;脱皮斑壳的白色或黑色的马头墙,直挺着戳向天空,将其分割成一条蓝色清澈的缎带;灰色庄重的老瓦片携带着风吹日晒雨淋霜蚀的岁月沧桑,执拗而坚韧……
斑驳的砖墙,湿滑的石板路,刻满了时光流过的痕迹
直墙高处斜出的架线杆,整齐地排列着白色陶瓷的电线陀,几道细细的电线在蓝色的缝隙中延伸,消失在弄头的屋檐处;欢跃的鸟雀在蓝天之下,灰瓦之上,电线与屋檐之间时而扑腾嬉戏,时而旋飞悦鸣,又轻快地划出一道斜线消失无踪,唯有细长的电线在轻轻地颤抖,楼上的阿婆凉晒的衣物在窗外迎风招展……
发现不了清扫的痕迹,却是异常的洁净,即便是墙皮脱落的墙角,也难发现有落尘。倒是在僵硬的石板与墙根接壤处,会探出一些翠绿的嫩叶,倔强地在游人不间断的脚掌和笑语中争取着成长的一片天地。没有人知道,它们何时在此落地生根。
当这一切汇聚于长不足30米,宽不足1米的狭小的一人弄里,眼前展开的是一幅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画卷。却不是刻意为之,古朴陈旧与现代时尚的交融只是历史自然的过度,一人弄难逃历史的更替,在激荡变幻中镌刻着每个时代的标记。时至今日,她才能以饱经风霜的姿态,跻身于人文古镇朱家角的诸多景点之列,声名显赫。
唯拥有历史的文化底蕴,才是建筑艺术的灵魂。一人弄也不例外。
里弄是白天与黑夜的交汇处,不那么明亮,不那么黯淡
罗曼史在这里酝酿、发酵
其次,才是她的形体。
“一人入弄,万夫莫开;两人入弄,侧身而过;三人入弄,挤出弄外。”这是对一人弄的形容。
与随行的朋友演示了一番,还的确如此。如若两个大腹便便的“巨型”游客从一人弄的两头各自进入,那可真是不是冤家也路窄,匐墙思过是不行的,收腹提臀也是不行的,阻塞通道更是不行的,唯有打道出弄是可行的。
听朋友说过一个关于一人弄的笑话。
说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在一人弄里相对而行。女人见男人长得帅气,男人见女人生得可人,于是各自心里算计,相遇时互不相让,想体验一下身体接触时触电的感觉。
当他们在一人弄相遇时,由于谁也不肯真实地缩身贴墙,于是卡在了一起……
结果呢?
不知道结果。
这就是一人弄。虽狭小而充满悬念,恐怕是世界上最狭小却又最幸运的弄堂了。
凡在本博主2009年1月4日至 12月31日发表的博文留下评语的读者,均有机会参与每月现金奖及年终大奖抽奖。本博主将从期间所有读者评语中,抽奖产生每月现金奖1名,全年12名(奖金每人500元);年底抽奖产生年终大奖1名(奖品5000元现金或价值10000元的上海青浦三日游产品)。
此外,活动期间,若您发表的评语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第1页、第5页,第10页和第15页的的第9位的博友,将收到一份惊喜礼物。
几点备注:
1/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性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
2/ 本次互动接受读者多次中奖;
3/ 为确保读者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
4/ 如果中奖评语者为匿名用户,则奖品自动转由下一位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语的读者领取;
5/
6/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严正声明:本文由贾云峰:旅行即人生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博主个人网站:www.jiayunfeng.com
公司网址:www.dnjpr.com
邮箱网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