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如何与地铁、车站等实体经济共存?


    关于虚拟经济,现在还没有一个被各方认同的说法,因此本人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它是以纸币的发行为开始,以价值符号及其衍生产品如纸币、股票、有价证券、电子货币、期货合约等为基本交易对象的经济活动,通俗地说,就是不以实物为交易对象的经济。

    虚拟经济的两个特性一是经济性,一是虚拟性。所谓经济性,就是指价值符号及它们的交换也是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没有价值及价值交换就与经济沾不上边,也就谈不上它的经济性;并且,价值符号还可以还原为价值实体,即从虚拟走向现实。无论是纸币,还是股票、电子货币、其它各种有价票证,它们的发行和流通基础就是价值和信誉,它们代表的是实体价值,是实体价值的代表,并且还可以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信誉作为价值符号的发行基础存在很大的接受风险。

    所谓虚拟性,是指它的交换物在形态上是虚拟的而非实物的,它只是以价值符号为交易对象,而不以实物为交易对象。虚拟经济领域交易的只是价值符号而不是有形的实物。纸币不是价值实体,而只是一种价值符号;这种符号又脱离了价值实体,成了实体价值的影子。           
    对于虚拟经济交易活动而言,信息的不对称成为交易利润产生的重要基础。虚拟经济活动中的高手就善于利用信息、信誉、未来前景等来创造利润。信息转化为利润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现象。信息是人类社会劳动实践的反映和结晶,也是劳动产品,也应该具有价值,只是其价值量难以精确测度,只能在交易过程中由交易双方自主认定。信息价值的认定和交易的完成,就完成了信息从非商品向商品的转化。信息被大量挖掘、使用和交易并创造利润,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美国金融海啸的教训,更应让我们三思,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同时加强金融监管。二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要始终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虚拟经济要与实体经济相协调,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三是储蓄与消费的关系,要使消费与储蓄相协调。自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经济界对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争议再起。尤其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使得虚拟经济一度遭到误解,甚至把美国目前遭遇的金融危机直接归罪于虚拟经济本身。

    无可置疑,地铁经济就是一种实体经济,地铁和经济探源起来,又要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上绕圈,但是先期发展的经济基础成为地铁规划的主要依据,地铁经济带动周边经济质和量双重攀升的现象已经是有目共睹。

    地铁所酝酿的风尚文化、它所彰显的精神特征、它所代表的符号标识、它所提供的通勤便利,显然已让它走向魅力化,并产生强劲的心理凝聚力和经济催引力。地铁经济有九大特点,一是主导城市交通,城市加大地面和地下拓展,城市格局、功能、规模逐步演变。二是成为城际主要纽带,一小时都市生活圈逐渐形成,“双城记”、“多城记”上演。三是地铁族群作为新城市物种出现,已成一本“户籍证”,通勤和消费成为地铁出行两大目的。四是成为出行首要交通工具,“有车族”逐渐变为“地铁族”。五是成为商品定价等营销的核心要素,成为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标杆。六是超出交通概念范畴,演变为城市商业概念,全面催熟城市商业,从“一站式消费”到“商圈式消费”、“商业带式消费”的过渡。七是地铁商住地产成为地铁经济最大利益获得者,“地铁牌”成为核心竞争力。八是地铁文化成为一种全新的城市文化形态和文化标签。九是地铁媒体场形成,地铁媒体经济成为商业蓝海。凡此种种,说明地铁这种实体经济无可比拟的优势。

    以广州为例,广州地铁开通10多年来,城市的“发展基因”正在逐渐改变——地铁不仅破解着城市的交通命题,它还在改变着这个城市的商业命题、经济命题乃至进化命题,以及市民的生活方式命题。地铁改变来城市“交通弱势群体”的命运,“分钟里程”替换了“公里里程”,地铁族群生活和消费半径呈几何级数般扩大了,他们可以更精确、更轻松、更潇洒地来盘算谋划自己的生活,来升级自己的生活品质。今天,200万“地铁族”活在广州这个最具活力的南中国城市,他们是这个城市最具活力的人群;到2010年,广州有7成以上的市民首选地铁出行,“地铁族”将迅速攀升到500万、600万,甚至700万,他们是这个城市财富增长、文明繁衍的长期机遇。当地铁邂逅经济,地铁必然重组经济。METRO+ECONOMY(地铁经济)意味着一种新的城市经济形态产生。

    车站经济除包括地铁站外,还含火车站、汽车站等,那里有非常大的人流量,其优势也很大,如北京西客站作为“亚洲第一大火车站”日峰值客流30万,无可比拟的口岸优势,令其他区域的商业项目望尘莫及。一个商业项目的定位,必须经过长期、详细、周全的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并多次进行行业专家研讨论证后,才能最终确定商业业态和市场定位等。位于西客站南广场地下的万博汇正是基于这种扎实审慎的开发模式和周期,所以项目一经推广,便受到了国内外知名厂商的一致拥护,雅马哈、功学社、舞台灯光音响厂商等知名厂商,纷纷表示了强烈的兴趣和入驻的愿望。

    如何发展车站经济?建议认真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建设“车站经济圈”的成功经验,按照整体设计、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布局和谐、环境优美等理念,加快车站周边餐饮、旅馆、娱乐、商场等相关设施的建设。

  在运作模式上,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可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解决资金投入方面的问题,以保证建设的高速度与高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那么,虚拟经济如何与地铁、车站等实体经济共存?实际上,虚拟经济和地铁、车站等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是一种经济活动模式,也能和地铁、车站经济共存。当虚拟经济与地铁、车站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其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

    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或者金融危机。目前欧美国家面对的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所导致的与实体经济脱离的“泡沫化”、“危机化”问题,而我国则是虚拟经济发展滞后、风险防范能力薄弱和难以适应实体经济需要的困境。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理性地吸取当前欧美金融危机爆发的经验教训,和正确对待我国虚拟经济如何认识和发展的问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稳定关系,主要靠虚拟经济的稳定来维持,“稳定虚拟经济,不是抑制其价格波动或规模,而是将整个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则、监管方式加以理顺。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虚拟经济系统中的主体行为;其次要规范、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规避和转移风险;其三要加强监管和严格执法。不论如何,当前我们需要做的仍然是加大虚拟经济的发展,以满足我国诸如地铁、车站等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如果虚拟经济没有大的发展,国外大资金进入以后没什么资产可买,而我们调控的经验又不足,那就很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薄弱环节。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