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高兴:又一次脉冲式的文化勃起


   作为《中国可以说不》时隔12年后所谓升级版的《中国不高兴》,以及最近围绕它所引起的喧闹,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又一次脉冲式、短暂的群体性文化勃起。
 
盖因近两百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西方的话语霸权之下。面对强大的文化博弈对手,我们一方面不断眷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荣光,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地采取符合对方文化审美的范式去迎合、愉悦对方。不管是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中体西用”的旗帜,在上述这两种文化人格的冲突和矛盾交结之中,我们积弱的文化心态暴露无遗。很显然,这种跟我们近代不堪回首的屈辱史伴随而来的文化自卑,其阴影一直挥之不去。
 
所以,用脉冲式的勃起,去排挤和调剂来自西方文明持久的强大压力,也就成了我们很多时候习惯性的反应和选择。
 
当举办奥运会或者摘取任意一枚诺贝尔桂冠,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将近一个多世纪的追求,我们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得举办权或一杯桂冠这么简单,多少年来,我们太需要别人的眼光与掌声!我们太需要别人对我们成长的认同!我们太需要找回曾经拥有的荣耀!
 
当然,聪明人都知道,要想从东西方文明冲突中找回我们昔日的尊严,这一旅程无疑是漫长而痛苦的。于是,大多数人妥协了!回避了!放弃了!他们,或成为西方文明的代言,或重新做起老庄和孔孟的后人!或尽折腾些无关痛痒的学问。今天水煮三国,明天大话西游,后天调戏红楼;或尽情投机与讨巧,向市场、向人民谄媚。今天跟你叨唠明朝那些事,明天跟你捯饬论语,后天接着忽悠。人民需要什么?娱乐!那么就给人民“娱乐”!他们沉溺于人民的掌声和人民币的响声中而不能自拔!
 
从这个层面来讲,尽管有点左,有点老愤青,有点民族主义,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中国不高兴》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它至少可以警醒我们这些已越来越沉醉于世俗的人,醒醒吧,我们该勃起了!
 
一次一次地勃起,终究可以帮我们找回曾经的快感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