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宇星,苔绿色的梦
于是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国外设计:苔藓做的浴室地毯,不需要浇水,洗澡后站在上面就能养出苔绿色了。设计师正着手让这款浴室使用植物投入批量大生产,以降低成本和售价。当即,我就想到了Moss。
起初,我是被朋友带去Moss植物工作室的,惊讶地看到一方老上海弄堂的底楼花园里细细密密排布了一些绿色苔艺。她的网站www.mossgreen.info更单纯,教人有兴趣把玩园艺。Moss自己也会设计些微观园艺,放在朋友的店里寄卖,价格不菲。
Moss叫陆宇星,本职是建筑设计师,赴日留学期间爱上了园艺,回国后便把这套手艺带了回来,也引起一些生活杂志的关注。她的植物工作室就在上海市中心,改造了一方庭院,栽培数十种小型植株,对宠物植物最有心得。“有了植物,空间就活了。形态气质美妙的植物不是一个场景的主体——主体应该是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装饰品——那是人的附属物,它更像是一个伙伴,美丽的、安安静静的朋友,没有侵略性,但有心人不会忽视它的存在。”
这种微观园艺怡情雅性,但会不会成为红透新时代的流行事物?城市里的人们拒绝自然太久,重新培养和泥土、植物的关系,简直难于上青天。微观园艺和传统盆景、插花都不同,所提倡的新手法更环保、也更尊崇生命体。凡插花者,必先剪下植株花卉,作品只能是一次性的观赏,其实是很奢侈的。传统盆景多用缠铁丝或修剪的方法,需要很长的岁月去塑造树形。但微观园艺就不用铁丝,而是用些苔藓来表现植物自然的姿态。她曾说,“都市里的植物是一定要花心思的,因为环境是人工的,自然的美已经被打破了,要建立起另一种美,也就是要建立起另一种平衡,就需要设计。”
室内园艺的流行趋势就是能够轻易在室内培育、诸如放在桌上的小型可爱植物很受欢迎。Moss和她的日本老师们都将这类作品称为“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可以随着时间变化展现出不同的美,只要有生命,就无限地变化下去。因为它是有生命的,并不希望顾客用很随随便便的态度买走它。“我们不是把植物当作消耗品来销售,更重视那些把植物当作一个长久伙伴来看待的顾客。”
植物能够安抚心灵,但买来放着也不行。“与植物接触,要像对待孩子或宠物那样,心里要有爱。缺水了,渴了,植物什么都说不出来,所以你要经常观察。给它浇水、让它晒太阳、透气,每天照顾它,然后叶子长出来,开花,结果……感受着种种变化,在每一个瞬间体验到植物在活着,体验到它的生命力,这才能有喜悦的心情,心灵才会得到安抚。”
植物让人成了美丽的哲学家。自从天天和植物相亲相爱之后,陆宇星渐渐明白了人性深处最含蓄的美德。“我感觉人的自然性更多是植物、而非动物。偏激一点来看,人的动物性往往是在说非理性的阴暗面,但植物性是不一样的,从植物的角度来看大自然,会有一种非暴力的、自然而然的理性平和的态度。阳光下,与植物、水、土亲密接触,很容易进入一种专心致志的忘我状态,不知不觉一直都在微笑。这种专心是没有目的性的,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植物,融入了自然,自然也是没有目的性的。植物不能帮助我解决只有人才会有的问题,但它的存在提醒我不要在社会性的问题上走得太远,太深入,它是一种平衡的力量,帮助我达到社会人与自然人两种特质的平衡。很像古人说的儒道相济。”
独自经营植物工作室需要很多时间、精力,不断地到日本去进货买苗,还要接洽足够的本行工作,因为没有进账就没法坚持梦想,所以她很忙。“我想,人际关系中最阴暗的一面都来源于人有所求吧。当所求不切实际,过了份,人的姿态就很难看,是为丑态。虽然生而为人,渴望财富名望地位感情是避免不了的,但会时时检点自己有无过份,看到案头无语的植物懂得自嘲,瞧——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植物才能真正做到吧!”
于是:如何想到专攻园艺?放弃原来的职业前景,不可惜吗?
Moss:我没有放弃原来的职业啊。玩儿植物原来是兴趣爱好,不过后来看看像我这么做的人好像不多,朋友们的反应也不错,所以想试试把它职业化。但现在还在探索阶段,把我的植物宝贝们变成商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简单地说,要靠这个挣钱很不容易。至少现在,生活来源还是建筑行业的工作;园艺工作室还是个不断往里扔钱的无底洞吧。卖出去一些作品也只能多少补贴一点。如果有一天能够不闹赤字,甚至开始盈利,盈利还要能够维持我的生活,那放弃其他工作是一点都不可惜的!毕竟和植物打交道的工作是令人很开心的。
于是:现有的销售途径是如何得到的?销售方面有何难度?能和你的期待值持平吗?
Moss:是在我以前就常去的家居饰品店寄售。我问老板娘愿不愿意卖我的东西,给她看了看照片,她又来我工作室看了看实物,觉得不错,就开始了。销售方面除了产品本身的价格问题,还有养护的问题:因为植物是活的,放在店里时间一久往往状态不佳。又因为价格比较贵,客人买下,对它的期待值就很高,出现状态不佳、养不活了什么的问题就会很在意,所以有个售后服务的问题。现在,因为买卖规模不大,客人拿回店里的话,我会再拿回工作室养护一段时间(这个不收费),或调换一下部分或全部的植物(这个适当收些材料手工费)。也常有客人买去当礼品的,礼品包装现在还没跟上,这个倒不难解决,但我要求比较高,人手又不够,反而拖了下来。至于对销售的期待,现在还谈不上。因为产品本身还没做得完善,暂时只希望跟我现在很少的产量持平就好了吧——做多少卖多少。将来如果增加投入,做得多了,是不是还能如此,现在还不知道。
于是:在城市里推广园艺文化,你为什么有信心 ?未来的愿景又是如何?
Moss:对这个行业我是很有信心的,本身是美化生活的东西,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方面的要求当然也就越来越高了。城市里缺少的就是自然,给人们的生活里带进一点自然的气息,没有被拒绝的理由吧。不过我自己做的东西,我的做法是不是能成功,就不太清楚了。虽然大家很喜欢我做的东西,但喜欢不等于会买,受欢迎不等于就是一种好的商品。我现在只是想尝试一下,也很想知道答案。
于是:还记得十年前的自己吗?有没有想过会成为现在的样子?
Moss:记得。十年并不遥远,就像去年而已。不过我不太去想过去的事情,也很少后悔什么事。因为我觉得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很认真地活在“现在”的。每个选择,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做,时过境迁后也许自己都忘了理由忘了当时的心情,但其实当时是很努力了的。那就够了,想过去不如去想现在,当然也可以想像一下未来的事(让自己高兴高兴,其实用处不大)。想现在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是最重要的。
于是:在日本的留学、工作经验,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遗憾吗?
Moss:接触到更多种人、更多种生活方式,这让自己遇事少钻牛角尖,知道世界上有许多种选择的(而且都是经过实践的),不会心虚不会觉得孤立。也培养了审美意识。遗憾的是,应该趁年轻生活得再放肆些,再少些顾虑就好了!有些事确实有年龄限制的,年轻时尝试得越多,老了以后遗憾就越少。在我想像中,最理想的老年应该是看到年轻人做任何事都不羡慕,因为自己都做过了。
于是:你有多方面的专业才能(设计、外语……),潜心做园艺,是不是对才能的浪费?
Moss:不是吧。如果我能解决能源、环境、贫困、生老病死等对人类来说头等重要的问题,那我当然义不容辞。我的所谓才能对世界人民来说不至于那么重要,那么让我自己活得开心一些也就没什么罪恶感了。
于是:你觉得自己在事业方面是浪漫型、还是实干型?在生活中的物欲主要在哪方面?
Moss:在别人看来应该是浪漫型吧。不过我做事的时候还是很细致的。我想,理想、目标应该是浪漫的,不然生活就没有意义,但做事的方式应该尽可能踏实,每一步要尽可能考虑周全做得完善,毫无意义的疏忽是对时间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浪费。至于生活中的物欲,买东西主要看自己喜不喜欢,很少考虑别人的评价,除了自己看重的人的评价。
于是:有没有和绿色环保组织有联系或合作?
Moss:这倒没有。这是我的一个弱点,不适应与不特定的人打交道,哪怕知道为了达到某种有价值的目标,需要和一些人、一些组织发生联系。如果与我面对面的这个人跟自己气味不相投,我就很难深入交往下去。但和某个组织打交道就不能挑人,这就有点难了。同样的原因,其实我对宗教世界是有一定关心的,但我不会加入某个宗教组织。我不喜欢没有点对点交流的群众运动,也特别觉得:任何群体运动都不太可能具有纯粹的可爱特质。
于是:有没有考虑过商业化操作?
Moss:正考虑着呢。如果能把个人兴趣爱好与社会认可的事业完美结合在一起,谁都不会拒绝这样的人生吧。不过事情是要一步步做的,结果会不会真得很好还不知道。
于是:对于想与你一样开创植物工作室的年轻人,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Moss:我要补充一句:上面只是说我自己,不能给别人当榜样。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