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延长工行H股锁定期的原因分析


高盛延长工行H股锁定期的原因分析
文/王易见

 

    最近爆出一则消息,高盛将延长工行H股锁定期,称2010年4月28日前不会变现其持有工行股份的80%,包括于今年4月28日解禁的30%,以及10月20日解禁的50%,这一消息似乎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继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先后遭受收购或倒闭的命运,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同时高盛还获得美国“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的注资。尽管高盛得以存活,但其代价却是政府的干预,如今在工行H股解禁期来临之际,高盛希望通过出售部分工行股份以偿还救助款项也不难理解。

 

    在很多人看来,金融风暴对投资银行造成致命影响,他们正试图抛售其在华资产以缓解现金流状况。之前,摩根士丹利就曾通过出售其上海部分地产项目获得套现,如今高盛似乎不愿意步其后尘,那么高盛不急于套现其工行股份能反映些什么呢,对此,我们做出如下猜测:

 

    1. 工行的基本面良好,高盛无必要落袋为安

 

    工行的基本面良好,从08年来看,工行2008年末总资产975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净利润1112亿,同比增长35.2%。资本充足率为13.06%,核心资本充足率10.75%。不良贷款率下降0.45%至2.29%,拨备覆盖率达到130.15%。

 

    工行08年总体业绩出色、运营情况良好。这使得高盛无必要担心其在工行的股份,结合工行在四大行中的地位,比起其他投资方式,保持对工行的长线投资应该属于明智之举,因为长线的投资将使其获得更大的收益。

 

    2. 工行和高盛需要深入合作

 

    工行之所以选择高盛而不是花旗作为合作伙伴,是由其业务性质决定的。在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而投资银行尚无一席之地的今天,工行未必就不对投资业务垂涎三尺,因此,工行迫切需要借鉴国外投资银行的运营经验,在完善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开拓一些新的业务模式。

 

    另一方面,在中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之后,包括渣打银行在内的一些外资银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从而与工行现成一定的竞争关系,选择投资银行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竞争。不过工行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应该从高盛身上得到什么好处,不能只是高盛获取投资收益的工具,否则,工行和高盛的合作会有失公允。

 

    3. 立足于全球经济的变化,高盛选择继续在中国投资

 

    正如一位网友提出的那样,鉴于美联储采取“印钞机”的救市方式,美元正面临急剧贬值,如果是这样,选择持有工行的股份将会是明智之举。一边是美元的缩水,一边是工行股票的坚挺,高盛愿意选择谁呢?

 

    这同时反应了在全球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中国有可能成为境外资本的避风港。尤其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加上中国庞大市场做后盾,有望给境外资本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像工行这样的国有大行也会直接受益。因此,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高盛都没有必要在此时抛售工行股份。


术语解释: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作为国际银行监督管理基础的《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以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来衡量,其目标标准比率为8%。

 

我的博友群:82190273  74557790(已满) 

---------------------------
本文作者王易见,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
QQ 543415188
MSN [email protected]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