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光亚新解《道德经》二


原文:

 

天下    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

 

    恒也

 

是以圣人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恶比较;都知道善所以为善,是因为有不善比较。所以,有无相互产生、难易相互构成、长短相互见形、高下相互比倾、音声相互调合、前后相互伴随。这种对立面的相辅相成是一个永恒的规律。

因此圣人:

有所作为就是去做“无为”(顺应自然)之事,教化民众就是实行“不言”(以身代言)之教。让万物自然生长而自己不辞辛劳。

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功劳告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不自居,功劳也就不会失去。

 

 

点注:

 

老子此篇生动地阐述了认识事物最根本的方法,即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

老子依据辩证方法,述了圣人的行为准则以及对待功绩的态度和结果,反映了老子的行为观、功绩观。

本篇开头如用“美”与“丑”,“善”与“恶”对比,似乎对应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