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与教育
一个人最后走向何方,与其接受的文化与教育影响甚大;一个企业是否稳定成熟,与其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培训教育体系的健全程度非常有关;而一个国家,文化与教育是其安邦定国的唯一方法。 与王华北聊航空母舰意识,他的理解是:“有一半是民族自豪感,有一半是危机意识。”他对了一半。
作为管理爱好者,深入企业20年,深深的感到我们的企业的不成熟,与西方国家的管理水平相比相差甚多。同时,绝大多数这样的西方企业一旦进入中国,其方法还是那么一套,但结果的味道却变了。就如一个西方人本来从来不闯红灯的,但到了中国却学会了它。因为奇怪这样的现象,所以最后让我明白,原来治理企业与治理国家完全一样,治理国家、企业,与做人完全是一回事情。
决定教育结果的,在于个体。而决定文化环境的,在于群体。中国的近20年,是文化与教育几乎是真空的20年。为什么这么说呢?这20年是中国人普遍缺乏信仰的年代,因为刚刚开始一个时代,一切的理论基础都是零,我们是在没有理论基础的环境下不断的发展的,从国家到企业然后到个人。因为没有理论与模型的指导,所以不具备信仰的条件,我们是因为对苦难深刻的认识与反思后,然后才决定要从新开始的,虽然没有任何理论指导,我们也必须要向前走。这就使得整整一代人,成为一个比较自私与狭隘的一代,因为要经济发展,所以,绝大部份人成为只重视利益的人员,几乎一夜之间,竟然全民皆商,在商言商,当然每个人都必会成为看中利益的人,因为形成习惯,所以成就了一个冷漠、自私、腐败的大环境,可以说在这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那个企业没有原罪。这是一个时代结束而另外一个时代开始的必然现象。因为在文化上没有信仰,没有群体的宗教精神,所以它是真空的,虽然,我们几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强调文化与信仰,正如我们一直都在强调教育一样,重视教育,关键在于它教一些什么。重视信仰,关键看多少人真正把其作为行为的准则。
从大变革时代的开始,走到今天,我们刚刚走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于国家来说,需要去消灭企业的原罪,要从深程度去规范企业的发展。对于政体来说,需要建立起来理论的模型,以信仰的方式统一人心,并且可以让大家看到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必然需要根据世界的大环境而步入到整合的年代,这整合将是资源的整合文化的整合管理的整合,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时代要求我们也必须要根据变化而变化。
我们国家走到今天,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可以说我们这一代领导人接收中国的方向盘时,各方的压力与状态是一般普通的中国人难以想象的。变革时代累计下来的问题实在太多,我们几乎可以从各个方面用数据的方式进行展开,几乎每个方面都不能让人顺心。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在局中之人,是很难体味其中的难处的。这同管理大型企业集团的道理完全一样。
同年轻人聊天,是很开心的事情。作为学生的王华北,在没有阅读《中国不高兴》的时候,因为先入为主,所以误认为《中国不高兴》是强奸民意的人所为,我说错了,宋晓军绝对不是这样的,他与我们一样,都是热血的人。我想如果像王华北这样的人,去阅读了这样的书籍,一定会赞同他们的观点的,因为像这样的年轻人,一定会觉得他们的想法与自己一样,所以,我推荐他先去阅读,然后再评论。
阅读后的结果,与我的猜测完全一样。我们首先会感觉其通俗易懂,其次我们会感觉其说出很多人心中想说的话,再次,我们会产生激情。这与阅读像清铉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清铉的东西读起来总是似懂非懂或者深奥难懂,读清铉的文章如果听《大话西游》唐僧的语言一样,叽叽歪歪,苦口婆心,总难痛快。
在没有开始写《中国拿什么不高兴》之前,我就知道光从文字上讲,我永远都不可能具备《中国不高兴》的能量的,也就是说无法匹敌。为什么还要写呢?
因为我们媒体的宣传,直言内政外交,批判精英人物。就光从宋晓军的思维模式来说,并不代表什么,这几乎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每个国家在每个时刻,都会有人具有类似的思想,这是标准的少壮派思想。但是,一旦我们媒体开始宣传,那么这种思想,就很容易让人误会为纳粹主义的诞生,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这是相当可怕的事情。完全与这世界的大环境,不相容的声音,利己却让自己的国家不利,是误国害民。
为什么清铉说纳粹运营管理法,是几乎最完美的运营管理法,就是因为纳粹的特征:一、必须站在普通大众的立场,言语必须通俗易懂。二、需要把只占少数但是却是把握了绝大部份资源的人作为攻击对象。三、必须要建立起来一种文化,这样的文化需要尚武。四、群体力量。 一旦把握这几个特征,其必将快速发展壮大。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变数,然后把握变数。
作为学生的王华北是不可能了解这些的,在讲航母意识前,最后我再讲一下,我们国家缺少航母吗?
除了我说的作为一种武器系统,这样的武器系统是否已经被淘汰,不应该由大众来参与,而是应该由军事专家来进行外,我还认为我们国家其实根本就不缺乏航母。为什么呢?因为光鸟巢,其实就是三个航空母舰。这说明我们国家几乎可以随时对其进行生产,我们早就不是原来的中国。
为什么关于航母的问题,我们大众不应该参与?这与企业管理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企业在进行战略战术的选择时,它必须要去依靠专家,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需要大量的数据与报告。这就是一直以来清铉推荐的高管理成熟度。国家的治理,也是必须这样的。作为企业来说,如何去判断是否应该选择一个东西呢?正如卫战胜今天问我的,他问:甲醇汽油行业的投资前景怎么样?我说:这要看如何运营,关键看你准备投资的对象如何去运营,而不是仅仅看产业。这就是我要给王华北讲的航空母舰意识。
航空母舰意识,首先就是战略思想的选择,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战略。其二、我们当前与未来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其三、我们的战略应该如何WBS。其四、这些东西如何运营,可以如何运营。其五、我们当前的资源是怎么样的,如何去配套,有那些缺陷,有那些风险。其六、资源与费用计划。
就战略思想的选择,我们为什么需要航空母舰,王华北已经回答了。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战略,这需要专家去回答。我们当前与未来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就会包括王华北的危机意识回答。而民族的自豪感则完全错了,任何时候,民族的自豪感都不能以拥有什么超级的东西而产生,犹如做人一样,其自豪感永远不是占有了什么,而是他做了什么。
作为企业管理的爱好者,如果仅仅关注这个企业在什么地域还没有产生影响,而不去想为什么没有产生影响,不去考虑企业运营的细节,不去考虑运营细节的优化,那么,其人必定会被人嘲笑。作为所谓的顶级军事爱好者,如果其在研究甲午海战时,不去关注当北洋水师的鱼雷穿过日本的船体却没有发生任何爆炸的问题,并由此想到很多很多,从而发现细节决定一切,仅仅一腔热血的叫嚷着要打到拳王,打碎拳坛,其可笑程度,非同一般。其根本就称呼不上“爱好者”这几个字,更谈不上顶级。
四、为什么不高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