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十几年的管理实践中,重结果还是重过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由于都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所以相互间彼此的轻视成为必然,甚至是相互间贬低,尤其在理论界更是剑拔弩张,为各自代表的思想而奋斗。而在实践活动中,绝大部分数量的管理者全都为这些论断所折服,一边认为好的结果一定来源于好的过程;一边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全部用在管理过程中,但总是感到困惑,所作所为让下属也摸不清头脑,一边倒的按老板的要求工作。
中国的老板绝大部分,或是说最初的全部都是管理者和执行者混合的认知,尤其是企业以赢利为目的的本质,也决定了必须把结果认为是最重要;在没有把长远作为一种思考或必须维持生存的条件下,也只能有这样的认知。另外,在客观条件下,完成目标也的确可以有多条路选择的余地,因此不关注过程,任由执行者去发挥个人的能力,创造性的完成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
在当时的情况下,凡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管理者,基本赢得了超值的价值。即使不重视过程的管理者,也因为宏观经济的上升期,和经济变革得到了预想不到的好处。这种发展每个行业中频繁的出现,也使两者的争论愈演愈烈。
变革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他被各种人冠以不同的名字来解释。人们从客观的改变不得不去做意识的改变。举一个例子:2006年以前,人们总是把站在一米线以外取款,视为人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记者甚至于铺天盖地的连番报道。时至今日,如果你拿着排号机的纸卡,站在那模糊的一米线处,会引来很多疑惑的目光;尤其是马上会有一位前厅客服人员,走到你身旁礼貌的说:先生请休息区就坐等待。这是天壤之别,但并不是人们素质提高多少了,我个人认为按素质来讲,应该是比以前降低了不少。这并不妨碍你被认为是素质高的人坐在那里等候,银行业务的办理。更有甚者,认为语音叫号的声音,不是很亲切,应该改成人工叫号,这种改变就是环境改变决定行为改变的有效例证。至道钧略经营管理顾问的实践活动,就是在企业建立一台排号机,改变格局从而改变执行的行为。当然,这台排号机的名字叫企业家型企业责任管理模式。
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结果和过程也在发生了突变。譬如,原来我们到北京有多种选择不同方式也可以选择不同道路,但当都知道那条是捷径的时候,人们选择的依据变成衡量个人的因素。这种改变决定了人们关注的角度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我们选择开车到北京,当然也有和我们同样选择的人;在同样选择下,谁最有效率?成为了是否最先到达北京的第一要素。那如何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便成了主体;那开什么车?走哪条路?用什么油?让谁开车?车上带什么东西?配不配副驾驶?等一切过程中的因素,成了决定性因素。
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是否定在初期人们就不去按自己的因素去选择,原因是选择的余地甚少,不容许你太多的去选择,但现在就有条件了。这些条件也决定了你必须去改变。人类总是在按自己认为的方式去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但当今世界很多情况下,是不容许你去改变的。再譬如,在高速公路上,你开车错过了下道口,那就必须继续开到下个下道口,才能下道;这不是你愿意和不愿意所决定。这和我们在公路上的区别是本质的,以往我们走错路,下车打听一下路人,多转一个弯、也能到达北京,虽然比别人晚到一会,但仍然可以吃到免费的午餐。 对当今社会已经是妄想的事情了,这完全应对了查理斯甘地:过去平坦的道路已经走到尽头的论断。这就要求你必须把握过程中的机会,任何一个机会都是在你明确了目标的前提下行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因此,机会行动决定了机会的出现,而不是那些你认为理智的思维。
就此看来,实践出真知是一条真理。过程的重视必须高于以前的认知,是所有实践者的共识,管理界推出的领导力就是适合这种环境的一种产物,在过程中让人的因素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把过程和结果放到天平上,谁轻谁重哪?结果是方向的产物,在某个方向有可以衡量出价值的,可以通过投入赢得的物质或有价值的精神。那结果是前置的,而不是后置的,以往科学总把他当作结论来论述。但结果必须按一定的过程来获得,这是结果的必须,并不是结果意外的东西,也可以说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组成部分;把结果分割成更小的结果,直到不可分割的单位责任,那本身就是过程。海尔的OEC管理就是这种思想的成果,并得到了实施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也是这种思想的成果,唯一的区别在于这种理论是从结果到过程,而海尔是从过程到结果。比较两种思路,好像是异曲同工之妙。但他们之所以区别是在实践的不同阶段的反应,而不是不同实践的过程。
最近,某企业老板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员工说为什么处罚多于奖励?为什么不规定我做好了什么奖励多少哪?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就是一个结果和过程的比较问题。我们研究一下不同企业的奖罚制度,发现处罚几乎都是针对过程而奖励全部是针对结果的。这种现象的本质说明一个问题,人们对于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总是寻找最佳的答案,总结最佳的标准,建立最佳程序,制定最佳制度等,一切可以固化途径的因素。但对于结果的只是在描述,虽然是仅可能的详细和细化,但总是有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对于这种不确定,管理者总是寄予厚望,标志出诱人的奖励。
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二、员工偏离这些因素,一定造成了实际的损失或管理者意向的损失,应该由员工来承担这些因个人原因造成的偏离的责任。
这正是结果和过程,在管理实践中的核心不同。这种不同的影响,请关注后续文章《谁更关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