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纪实连载)
孤独的脚印(又名孤独的管理博士)(55)
(续54)原来这个项目单位的负责人就是这位博士生导师的学生,给个项目实际是个招牌;主要就是给导师一笔经费,但经费的名义还要在方方面面能经得起审计与审查。这位博士生导师之所以要我参加,主要是原来的项目全部是几个学生做;结果有的学生领导一调出单位。就有人追究责任;这对这位博士生导师的可持续项目来源不利。招聘外面的人成为专职人员,成本太高;而我既然在学校兼职,又没有提出收入要求;所以成本就会是随意性的。就是这样的原因,我才被这位博士生导师请来搞管理咨询。
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每次只是咨询全部是‘虎头蛇尾’,而且因为是这位院长推荐的兼职讲课;他竟然也把我当成他的研究生一样使用,经常性的是义务劳动。由于我对学术的执着,因而并不看重钱;所不能容忍的是有很多咨询文案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才是我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在坚持了一些项目后,我借口要参加香港老板的管理咨询项目;而离开了这位博士生导师的管理咨询公司的项目咨询了。
熟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当初我在某经委试点国际管理标准的第二家时;因为帮助其完成了产品的国际销售体系,使产品真正在国际上立足;结果这位年轻的老板竟然没有忘记我。刚好其国际产品公司的老板儿子,就是在我讲课的这个EMBA班学习的香港老板;结果因为这位年轻的老板极力推荐和这个香港老板本身在这个班学习的原因,结果我又很快成了这家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执行总经理。
说实在的,这是我们内地一家国际知名的公司;配备了一大批香港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可执行层还是我们当地的人员;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把这家管理咨询公司变成了水火一般;经常是发生碰撞的火花。说实在的,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就是那位在EMBA学习的年轻人。因为他现在还是我的名义学生,竟然十分支持我的工作;使那一批带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我不敢太不敬。
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和稀泥;而是除每周用半天进行管理培训外,在任何工作会上都进行文化、行为与结果关系的对比分析;正是这种培训,使得那些外来的中高层管理者;在思想上产生了互退共进的观念,改变了当初全面复制自己文化的打算;这种观念的改变,使得双方文化差异的矛盾在减少;公司内部的关系反而逐步在平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