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楼市最令公众充满惶恐不安和疑惑不解的是:我们真的又回到了2007吗?这实在是一个对未来楼市走向予以研判的最核心命题。
与07年相比,我想相同的是:一些非理性的“强力”置业者追涨推高(因为价格对他们不是硬性杠杆)、开发商利用阶段性利好凭空抬价(一是在需求回暖情势下,有条件选择消费者;二是涨价本身可以制造恐慌,推动营销上的“抢购”效应)。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站在普通置业者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举起大刀向强力置业者们的头上砍去(普通置业者帮助楼市回暖后,改善性置业者和投资性置业者接棒续跑),深圳楼市从4月份开始,一改 90平方米以下的产品占交易结构占70%的局面,大户型开始占据50%的交易量并继续在高价位的陪伴下向上一路攀升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从这个道理上来看,近期深圳楼市依然还会量价齐高.
差异于07年的地方则有太多不同。一是消费者行为特征不同。07年7月前,深圳楼市充斥的是短期转手的楼市投机者,半年内的转手率接近40%,所谓二手一手交易量的比值比为1.86:1的事实就是这种短期交易真相的数据反应。今天推动楼市的却是因为恐慌的追涨者和所谓防通胀的投资客(因为以目前的大存量市场为基础的楼市短期转手环境严重缺失,个别盘除外)。我想谁都能明白目前的置业者规模是不可能和07年类型置业者相比的。二是消费者经验不同。07年楼市投资者的伤痛犹在,在那样一个楼市投资经验缺失的年份所吸取的教训,从总体上讲,不可能这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痛。以一个非理性的路径达到的高度是绝对有迅速掉下来的可能的,这已成为经验性、资深性投资者的基本认知。三是市场供需关系特征不同。07年7月前,深圳楼市整体表现出的是即时性的供不应求,形象地说,是狗屎都能卖个好价钱。卖一个购楼资格就可以赚个十万、二十万的。目前的深圳,不管怎样,一手存量还有400万平方米,并且持续供应还在产生。尽管在区域分布上,结构并不平衡。(所谓日光盘仍然是那些地段和资源占优的项目,并不是全部)。四是政府管治经验不同。不可回避的来说,从05年到07年中国楼市出现的状况,有些令房地产的管理部门措手不及,甚至超出了他们的习惯和经验。因此,楼价越调控越高,最后在07年的最终找准了脉。今天,政府的监管部门应该说已经充分熟悉市场。只是目前在“保增长”的大前提下不便做出马上改弦更张的举措。一旦中国经济从总体上表现出稳定持续的局面,或者房价的快速高幅上涨制造了普遍的民怨沸腾,我想在公众情绪和楼市利益上,政府有关方面必然会做出一个相对平衡的选择。我们不要忽略的是,去年9月16日出台的大部分关键性“兴市政策”的有效期是截止09年12月31日(英明的中央政府还是留了一手的)。
总而言之,未来确实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明眼人都明白:以一个更大的泡沫去解决前一个泡沫的问题一定是险途,一定会产生更大的窟窿。这个道理,无论对宏观经济的决策者而言,还是对完全市场经济化的市场各方来说,都是如此。因此,不管楼市充满多少不可确定因素,但我想至少我们能确定的是:非理性上涨的局面不可持续。只是我还没有能力判断这个改变的节点到底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