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发车补:权力也可以按级论价?


 

车改发车补:权力也可以按级论价?
 
浙江省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都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但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26日新京报)
一直以来,民众对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三公消费”的呼声很高,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无疑令公众满怀期待。然而,原本出于打破领导特权、减少不必要公务支出的车改,却变成了按照公务员的不同级别发放“车补”,未免又让人大失所望,这样的“改革”不就是把领导的权力“按级论价”,予以量化、变现吗?
从杭州车改的做法看,领导们上下班专车接送和因私用车是取消了,但公务出行还是由单位派车,也就是说,领导们开私家车或骑自行车或步行上班,感受一下“行路难”、“停车难”,体验平民百姓的生活,就能够每月拿到高达2600元的高额补贴,隐形的不合理职务消费转变成显形的合法个人收入,如此疑似权力自肥的改革怎能不令人咋舌?
“三公消费”改革之所以难启动、难推进,个中原因就是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杭州的车改尽管动静大、影响大,同样没有能够突破这一瓶颈,换汤没换药,相反还让特权色彩更为显眼,因而能够取得多大实质性效果值得怀疑,更难赢得老百姓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