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之我见!


   一场金融海啸,撂倒了无数个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物业行业的全线崩盘,外贸企业德元气大伤,”地球村”一夜之间就感到了生命承受是如此之轻!

   在此背景下,幸存是一种侥幸,也有一些必然。只有抗风险击打的企业,才可以迎风破浪、直挂云帆,也只有背靠大树、苦修内功、价值体系扎实、团队凝聚力强的企业,才有资格永续经营。

  此次风暴,除了带给所有企业阵痛与战略反思外,更多的思考层面,企业都锁定在调整战略布局、战略并购、合作联盟、融入国际资本市场、沉淀核心团队、强化管理机制、重视执行力、产品创新力和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上来,一场企业变革与创新的潮流即将涌现,并大行其道。

  针对地产企业而言,无论是小型私营企业,还是大型民营企业,会逐渐不适应或跟不上现代“企业变革”的潮流,除了与国家宏观政策倾斜于二线城市的城镇化开发外,在已经基本成型的现代化都市里,要想抢占一杯羹,民营企业是难上加难。姑且不说资金实力、圈地魄力,单就近三个月来全国销售额排名靠前的一些地产企业的名单就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

  在此发展背景下,依个人观点来看,对企业的生存之道与发展谋略斗胆献言,与大家切磋,欢迎拍砖!

  第一: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远景目标,是否迎合了国家调控城镇化建设的基调?

      相比而言,在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城市拿地开发,其开发灵活度、利润回报率、生存宽松

      度都会大有舞台;

  第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现代企业的竞争,需要整合与提炼全方位、立体化的资源,培育起独特的竞争力与创新力,
     为此,我们要时刻创新、勇于突破,安于现状只会让企业退步而失去动力。

 第三:企业的资本化市场与国际视野有多大?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寻求上市融资、资产重组、战略合作等强势资源的导入,并要在做

    大做强的基础上学会瘦身、学会做“减法”,要时刻关注国际资本市场动态,用国际视野的经

     营魄力来做强企业。

第四:企业的运营机制与管理体系,是否有瓶颈?组织管控是否流畅?

    很多企业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要面临家族化管理、多元化扩张、资金链紧缺的问题,但关键还在于管理机制与运营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做到了“制度化管理、流程化作业”,要杜绝人浮于事、大锅饭、论资排辈的企业“近视症”,适当地让企业在管理体制上有所完善与提升。

第五:用人机制是否健全?

   很多地产企业,在用人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很多企业都存在拉帮结派、好好人、关系户,考核被人为控制而非量化考评,晋升被个人主义而非全面测评,岗位都被人为设定,团伙式的部门团队,必将损坏企业的整体利益,也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人才储备。

第六:品牌化操盘

  开发企业在平衡企业利润与产品品质的关系上,往往都会有所倾斜,很难做到双赢,牺牲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必然会引发潜在的、不可限量的损失,为此,做项目要做精品,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更要对公众负责,上海倒塌楼的案例,让我们更加触目惊心。

 

   还有很多发展层面的问题,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上述各种观点难免有失偏颇之处,以求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