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技术性博弈进入白热化。基本面上,宏观经济超预期运行,并不是一定要等到二季度数据出来后在公布之日才可以确定的。券商研报的看多,只是为下半年的经济面上对上半年超预期的确认而已。而股市始终会早于实体经济出现反应。这里的分歧点是,大盘运行区间是否已经反映了这个经济面上的超预期而已。全年估值重心的提升,是否一定要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做完。如果股市的实际运行在半年时间内必需完整反映全年度的基本面向好,那么,剩下的时间,股市该怎么走呢?是继续发飙,还是下跌回归?
所以,券商等机构研究报告数据的出台,并不能够与技术面同步。但主力机构是以季度配置仓位的思路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其中线看多的时候,往往意味着短线的整理。所以,对于操作,如果现在还在死守高仓位的朋友,可能是大多都没有赚到多少银子的人。
有时候,即使是真正的牛市结构到来,也还会有人出现浮亏。而在熊市结构中,也还有浮赢的。这就是差别。这些东西,总是客观存在的。牛市不一定赚钱,熊市不一定亏钱,原因出现在哪里呢?这些问题需要股市参与者自己去实际体验。
回到技术面:
1、资金指标上,月线、周线、日线向上趋向,60、30、15分钟向下趋向;
月线、周线处于高位区域;日线处于中位偏高区域;60、30、15分钟处于中位区域。
2、人气意愿指标上与资金指标趋向一致。
但周线指标从一周来运行趋向看是向下的,这与资金指标运行趋向上背离。
3、空间:空间:即日冲高回落走向。收跌。
4、判定:当前上行结构矛盾主要在周线和日线系统上。周线在资金和情绪指标上出现背离,后期反向运行压力较大。从日线内的小周期指标系统来看,向下趋向明显。与中周期向上趋向产生背离。但小周期空间没有完整反映这个结构背离。
5、操作上:中短线继续观望。等待大小周期结构矛盾有效化解后再考虑具体操作策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