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老先生去逝了,据说他走得很安祥。
人都会有这么一天,对于死者,不论其生前是身份显耀还是藉藉无名,是曾经做恶多端还是功德无量,我都会祝愿他走好,觉得做人就应当有一分悲悯之心。季老先生也许与“国学大师”这样的名头不相称,但说他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学者总可以吧,但竟然有人拿他跟青蛙比,说他不如一只青蛙,逻辑是“青蛙的功力确实是很大的,它会吃蚊子,季羡林不会吃,所以季羡林不如它”。
这样攻击一位知名学者,虽不能说持此论者居心不良禽兽不如。但这对于季先生来说是太不公平的。我可以理解这位“何三坡”胸中的不平,从他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其对于国学的邈视,对于研究国学行为的不屑。笔者对于国家研究甚少,不敢充当国学捍卫者的角色,但有一句话还是该说的,做人得宽容些厚道些。的确,有不少学者一生都埋首于故纸堆少有建树,虽然勤奋异常却因为方向选择存在问题徒劳无益,只增加了故纸堆的尺码,但这世界又有多少人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呢,关键是在苛责别人的同时是否自省过,自己是否自强,心中是否有爱?平凡的人生,一样可以闪耀人性的光辉。况且对于季羡林先生这样的学者,如果我们能屏除胸中虚浮之气,静下心来去审视一下他的人生之路,研究一下其作品,还是颇有价值的。
“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鲁迅先生的话本来就是激愤之语,是在那个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年代里有感而发,现在却成为怀疑论者否定一切的论据。国人现在普遍地浮躁,动不动就要骂娘,这不是个好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