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把两个及以上的指标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分析,以获得更详细、更有价值的信息和得到更有意义的结论,经分析:
1、地域特点和年龄结构导致北京户籍购房者比外地户籍人士选择的月供高、户型大
无论是否为北京户籍,购房者可接受的月供额度均集中于2000-4000元左右,其中北京市户籍购房者可承受4000元以上月供的比重较非北京户籍购房者高4.2个百分点。同时,从户型选择与户籍的交叉分析中也可明显看出,北京户籍购房者选择大户型、超大户型和别墅的比例均高于外地户籍购房者。上述情况是因为北京户籍的购房者往往通过单位福利分房和居住父母房屋已经拥有了住房(或是等待政策性住房解决问题),此类人群的改善型需求较多;外地户籍购房者往往在北京首次置业的比重很大,因此承受月供额度和需求类型与北京户籍购房者存在差异。同时,年龄差异也是造成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36岁以上北京受访的比重为58.6%,而外地受访者主要集中于35岁以下,该年龄段比重为70.9%。
此外,北京户籍和非北京户籍的购房者在各档额度的选择上差异并不特别明显,也反映了北京市场是真正的全国性市场,外地人在京为父母、子女购房和出于在北京扎根、养老等目的购房对北京房地产市场形成了有力支撑。
2、公务员、个体户和教师选择的月供额度相对较高,国企职工承受能力强于私企职工
公务员、个体户和教师选择4000元以上月供的比重分列前三位,其中公务员选择4000元以上月供的比重为37.2%,明显高于其他群体;个体户承受月供4000元以上的比重为27.1%,其中该群体承受月供额度7000元以上的比重最高,达10%,教师群体承受4000元以上月供额度的比重达25.9%。
不同职业人群承受月供额度交叉分析比重表(%)
公务员选择的房屋总价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该群体选择51-70万房屋的比重和300万以上的比重相对较高。其中前者比重达38.5%,反映了公务员中的低收入群体期望通过政策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的心态;后者的比重高达1.3%,反映了公务员工作具有稳定性,保障性强,生活压力相对较轻的特点。
国企职工普遍承受比重最高的房屋总价范围为71-100万,而私企职工为51-70万,这明显反映了国企职工的承受能力强于私企职工。
不同职业人群承受的房屋总价交叉分析比重表(%)
3、职业特点导致公务员倾向于大户型及以上房屋,私企职工则倾向于中等户型以下房屋。
不同职业购房者选择中等户型的比重均最大,但又存在一些差异:公务员选择大户型、超大户型和别墅的比重均为最高,而选择小户型的比重则为最低;教师选择小户型的比重则明显高于公务员,而选择大户型、超大户型和别墅的比重又低于公务员;私企职工选择中等户型的比重最高,其选择小户型的比重也较高,而选择超大户型的比重则为最低。
上述结果反映了公务员职业总体工作稳定,保障性较强,生活压力相对较低,教师、国企职工也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而私企职工中一般收入人群的购房问题应成为社会的关注重点。
不同职业人群与需求面积交叉分析比重表(%)
4、不同年龄段承受的月供额度特点明显
不同年龄段所承受的月供额度明显体现了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社会人群的置业特点,如35岁以下较为年轻的人,其承受月供额度在2000-4000元的比重高达65.1%,此类人群主要是首次置业者;36-45岁的中年人承受4000-7000元月供额度的比重最高,为25.5%,此类人群由于工作年限相对较长,家庭规模逐渐扩大,故主要以改善型居住和部分投资性居住为主;46-55岁和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明显选择月供额度2000元以下的较多,这反映了此类人群更倾向于居住的实用性,但55岁以上老年人承受月供7000以上的比重为5.3%仅次于36-45岁人群的5.8%的比重,这反映了部分退休的老年人追求舒适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