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代的潜伏与反潜伏


 

开放时代的潜伏与反潜伏
 
据8月10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西方媒体9日纷纷引述中国保密局网站一篇文章的报道称,“力拓案”已经让中国损失7000亿元人民币。(10日人民网)
尽管《潜伏》的热播、央视主播方静“间谍门”的炒作,都极大地刺激了国人的兴奋点,可生活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总觉得“间谍”离我们很遥远。随着力拓商业谍案这一真实版《潜伏》的内幕被揭开,人们在震惊之余猛然醒悟,原来“间谍”随时都可能潜伏在我们身边!
7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10%,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让胡士泰们继续潜伏,给我国造成的损失又将会是个怎样的天文数字,想起来直叫人不寒而栗。在关注、关切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深刻自省、思考:在开放时代,如何展开潜伏和反潜伏的较量,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筑起钢铁长城?
保密意识,不可以没有。如今说“保密”不少人会觉得不可思议,都啥时代了,有必要搞得那么神秘兮兮的么?或者认为那是国家安全部门的事,与平民百姓、普通职员何干?力拓间谍门事件告诉我们,越是风平浪静,越容易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给别有用心的潜伏者以可乘之机,因而不能没有一道保密的“防火墙”。
保密纪律,对国家忠诚。战争年代党的地下工作者出于对党的信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诚,严守党的机密,经受住了种种威逼利诱的考验,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腥风血雨的年代过去了,但是,对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诚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违犯保密纪律,出卖企业、单位和国家情报者,不仅为人民群众所不齿,而且也应当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保密工作,智慧的较量。开放,并不是说就可以不设防。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做到知己知彼,既守得住防线,又处理好有关各方的关系,需要保密职能部门充分运用现有科技信息手段,在潜伏与反潜伏的较量中,斗智斗勇,巧妙应对,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