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降幅扩大暴露经济深层矛盾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7月份月度经济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8%,连续六个月实现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8.2%(7月11日
新华网)。
CPI和PPI同比分别下降1.8%、8.2%,不但是连续六个月下降,而且创今年以来降幅最大记录。在普遍看好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前景,在大幅投资使得市场流动性充足的形式下,CPI和PPI两个重要经济指标一直不给“面子”,一直在低位徘徊,并且竟然创出新低,非常令人思考。这其实暴露的是我国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尽快加以解决,任其继续交织在一起,对我国向好经济形势将构成巨大威胁。那么,主要有哪些矛盾呢?
首先,一方面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增加,而另一方面CPI却仍然摆脱不了负值。如果适度紧缩货币政策,有利于消除通胀预期,但是,现在CPI还是负值,并且幅度在扩大;如果继续实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导致通胀风险。通胀预期的增加和CPI为负值的通缩现实,给货币政策出了一个难题。
其次,信贷的大量投放,造成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足,股市楼市过热,泡沫出现,金融风险显现。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农业生产资金仍然不足。同时,PPI下降幅度在扩大,说明后续产业和生产领域对工业复苏的拉动仍然有限,其中生产资金缺乏或者挪作他用是一个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收紧货币政策,必然直接收紧到了缺资金的中小企业和农业上,使其雪上加霜。并使得对PPI的拉动继续减弱。如果继续实行大举放贷的过度宽松货币政策,那么,必然造成股市楼市资产价格膨胀,最终酿成金融风险。给货币政策抉择又出了一个难题。
CPI和PPI同比降幅扩大,充分说明此前中央对经济确实已经企稳回升,但基础却非常脆弱的判断是正确的。CPI和PPI同比降幅扩大,说明从消费情况来看,虽然有政府的政策刺激,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居民就业与收入预期降低,消费意愿有所下降。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937亿元,同比增长15.2%,回落了8.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包括消费、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还没有根本启动起来。
CPI、PPI同比降幅扩大,说明许多投资资金没有进入生产、消费和流通领域。之所以出现大量投资却撼不动CPI、PPI两个关键经济指标,主要是这些投资剑走偏锋,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股市、楼市等投机性很强的领域。这就出现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一热一冷,矛盾重重,即:股市楼市火热,而CPI、PPI继续“寒冷”。实际上,大量投资进入股市楼市吹起巨大泡沫,比进入实体经济导致明显通胀抬头更加可怕。前者,不但酿成巨大金融经济风险甚至掀起金融经济危机或者埋下危机祸根,而且,侵蚀实体经济发展资本资金,对经济发展没有一点好处。而后者说明投资真正进入了经济领域,进入了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实实在在复苏了,轻微通胀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CPI、PPI同比下降幅度扩大,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前者滑去,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7月份CPI、PPI同比下降幅度扩大向我们发出警告:必须尽快解决应对危机、保增长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坚决遏制股市楼市泡沫,下决心堵死大量投资资金流向股市楼市的途径,真正使得投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下决心调整经济投资结构,由大量投资逐步转向消费拉动和出口带动,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信贷投资引领民间投资复苏的作用,激活消费和民间投资的内生力量。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8/11/content_11861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