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1.4万亿,可喜可贺


 

                多出1.4万亿,可喜可贺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多收了三五斗》,描述了旧社会老百姓丰收不获利的悲惨生活。而今,根据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布的上半年GDP之和,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GDP约多出1.4万亿元。这多出的1.4万亿真是让人喜出望外,可喜可贺啊。不要总怀疑水分,我相信政府。
根据专家的解释,这多出的1.4万亿是由于各省市统计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比如说,一家大型公司,在各地均有分支机构,公司总部算进去各分公司营收之和,而各地又将各分公司营收纳入统计。先不考虑其他因素,单单这重复计算出来的1.4万亿,难道不值得庆贺吗。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在中国范围内,经济全国化。这些被重复计算的拥有庞大分支的大型公司,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繁荣昌盛,单单是他们就为GDP贡献了1.4万亿。应该说,他们是好样的。
根据媒体的评述,现阶段的关键是要将统计数据“夯实”。“夯实”是必须的,关键是怎样“夯实”。党一直倡导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倡导实现绿色GDP的增长。在统计各省市地区的GDP时,对跨地区大型公司GDP数据重复统计是必不可免的。因为现阶段针对政府功绩考核的机制还不完善,在不完善的条件下,GDP成为主要的考核标准。在现考核机制的鞭策下,任何政府都不会拿自己的GDP开玩笑。举个例子说,青岛的GDP可能会把海尔在江苏省份的数据也统计进来,而江苏也会把海尔在其省份的GDP统计进来。客观的讲,他们做的都没错,那些数据都应该成为他们考核的砝码,这确实是他们做出能摆到纸面上数据上的贡献。
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当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政府政绩的考核机制,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GDP不应占据太重的话语权。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同等重要。
来个小插曲,前几天看到新闻说全国只有陕西没有实现GDP上的增长。突然间很敬佩陕西的领导,最起码敢说实话真话。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没有实现经济的增长,后果会是怎样的严重真的不敢设想。希望陕西没有落下经济建设的大潮流,努力追赶吧……
陕西GDP的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政府在政绩观上的进步,也说明政绩考核制度改革的进步。我想说,在中国没有不可能。陕西作为资源大省,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向资源所要GDP易如反掌。
还是那句话,不要总怀疑水分,要相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