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价格狂飙,限价房未住先租,经适房惊现连号,就连廉租房也赶时髦——变性。
报载,为缓解大规模建设廉租房的配套资金不足难题,一些中西部地区正在探索廉租房“共有产权、租售并举”政策,即通过出售廉租房的部分产权回笼资金,以便再次投入到新一轮的廉租房建设中。
这意味着,原本体现政府暖意的廉租房正在变味——不是味道的变化,而是性别的革命,变得让人不识“君”了。
顾名思义,廉租房就是只租不售、以低廉价格出租给低收入人群的公共住房。这样的房子,应该一眼就能辨出“雌雄”来。而“租售并举”的廉租房,你再怎么辨认,也无法分清这究竟算什么房。算廉租房吧,居住者还享有产权,不算廉租房吧,还穿着廉租房的“马甲”。
难辨“雌雄”,就是不“男”不“女”。这样的房子如何“婚配”?让收入微薄或者没有收入的人住吧,还要掏一笔买房钱,这对他们而言,难度不亚于让男人生娃;让能掏得起买房钱的人住吧,申请资格估计又不合适。
但这类不“男”不“女”的廉租房,在某些人眼里是一种探索,为此心里美美的。比如,2008年年底率先推出廉租房“租售并举”的贵州,有关人士以“贵州模式”为荣,吸引了不少地方效仿。但在我看来,这种探索创新与克隆人一样可怕,是一种危险的探索。
这种探索一方面扭曲了国家廉租房制度,使得廉租房制度的严肃性、有效性打了折扣,廉租房名义上还叫廉租房,实际上成了四不象。另一方面,可出售的廉租房公共味道就变淡了,变成了逐利性商品,弄不好,发生在经适房上的腐败连续剧,要在廉租房上重演。
廉租房这次“变性”,理由就一个:差钱。不可否认,部分地方的确银子紧缺,但这不是给廉租房做“变性”手术的理由。这些地方的官老爷们有必要扪心自问,是否将政府兜里的银子优先用于廉租房建设?
说到这里,我不由的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张新闻图片。根据新闻描述,这是某政府官员在泰国看人妖的图片。我特别注意到,这张图片里面有一句话,意思大概是:与西施合影多少多少钱。可见,泰国人妖是专门与咱们官员合影挣咱们公款的。既然官员们看人妖不差钱,公款吃喝不差钱,难道就差为穷人盖廉租房的钱吗?
据报道,中央有关部门关注此事,但却没有明确态度。在我看来,监管者理应明确表态,叫停廉租房“租售并举”,还廉租房的本来面目。否则,廉租房制度就成了橡皮泥,某些政府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廉租房越来越走形变样,中央既无法考核,公众也无法监督。
我以为,中央有关部门需要调查地方政府是否按照规定,将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廉租房建设。还要鼓励地方政府在银子上多想办法,比如,引入房地产信托基金。而且,对扭曲制度者要进行严厉问责。当然,对于确实揭不开锅的地方,中央不妨进一步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总之,不可让廉租房经历“变性”之痛。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