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楼官员砸到了啥?


 

坠楼官员砸到了啥?
 
记者25日从安徽省安庆市政府获悉,安庆市商务局局长周新坠楼死亡事件原因初步查明,系因其负责的生猪屠宰场项目进展不顺,工作压力过大而跳楼自杀。(新华网)
一起又一起官员坠楼事件的发生,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加之多为“不明原因”的非正常伤亡,也就格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发公众的种种猜测。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作为旁观者本不应对这些官员说三道四,不过,面对越来越常见的官员坠楼现象,我们却不能不关注、思考:他们的不幸凭空坠落,都砸到了些啥?依笔者之见,至少砸着了三根“软肋”:
其一,砸到了官员腐败预防机制的软肋。由于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迟迟未能建立,以及其他制度、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少数官员的侥幸心理和贪腐行为不断膨胀,一旦东窗事发,已经是罪孽深重,难以回头,于是个别人选择了畏罪自杀的极端;当然有的则因陷于腐败利益群体里面不能自拔,不得已只有会“舍身成仁”一条路可走。
其二,砸到了官员心理疏导机制的软肋。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各级官员,在人们的眼中向来是强势群体,他们大多收入不菲,旱涝保收,生活无忧,体格健壮,八面风光,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容易被忽视。殊不知,正是这种“娇生惯养”的环境,令其中的少部分人的心理十分脆弱,经济不起些许挫折、烦恼的困扰,一旦遇到诸如家庭矛盾、官场不顺、工作压力等等,心中的结往往难以解开,很容易走极端。
其三,砸到了官员作风监管机制的软肋。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干部选拔任用上出现了重政绩、轻官德的倾向,对“生活小节”重视、监督、约束不够,使得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包二奶、养情妇等官场怪象备受群众挞伐。尽管看上去是官场如意,情场得意,其实这种扭曲的“情感”恰恰如同一个个定时炸弹,曾经有所谓的二奶逼迫贪官跳楼,乍听起来似乎有些搞笑,其实忒沉重。
值得欣慰的是,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已经充分注意到这一现象,正在加大预防腐败工作的力度,自从前年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后,年初甘肃省预防腐败局挂牌,据最近消息,湖南省也将正式组建预防腐败局。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把官员家庭房产、投资等纳入反腐视线,预防和惩治并举的反腐败新体系的建立无疑将有效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当然,归根到底,还得靠官员提高认识,加强自律,只有清清白白为官,才能轻轻松松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