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经济的现在,中间商将成为过去式,而电影院啊爆米花啊这些通通退出历史舞台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一.在线粉丝基地
当芬兰电影制片人Timo Vuorensola想拍《星际迷航》的滑稽模仿剧《星际米航》时,他知道如果想找一般的发行商将是白费力气。一部拿极少预算拍的业余科幻喜剧——而且还是在芬兰——肯定很难吸引主流电影制片公司。于是Vuorensola挽起袖子亲自上阵:他用芬兰家用电脑网络建立了一个在线粉丝基地,让网民来提供故事情节,制作小道具甚至贡献他们的表演技巧。作为回报Vuorensola于2005年将《星际米航》在互联网上免费放送。仅仅第一周就有70万次下载量。至今总下载量已达900万次。
“将片子免费发放是很好的营销策略,”他说。“不论是通过盗版还是正规发行你的电影最终会放上网,所以我们决定充分利用它。”Vuorensola称在线销售周边产品——包括T恤和收藏版DVD——已经收益430,000美元,而生产仅耗21,500美元。现在他和他的团队也在美国和英国同Revolver娱乐公司签了适当的发片合约。
二.“亡羊补牢”未晚
在Youtube网络视频时代及多种市场竞争下,独立电影制作人早晚会意识到在制片过程中剔除中间商环节有时是保证作品拥有广大观众的最佳途径,这不过是时间问题。在经济越来越不景气从制片公司获取资金支持屡遭碰壁时这一点尤其明显。“在过去的10年里独立电影制作进入了它的复兴时期,影片制作获得比电影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的投资,”每年云集众多片商和发行商高层前来交易的美国电影市场常务董事Jonathan Wolf说。但因为经济下滑,很多独立电影发行商包括新线影院,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温斯坦公司和派拉蒙优势公司不是退出市场就是大幅缩减资金。
三.博客成为主流
和Vuorensola一样,美国动画导演Nina Paley同样放弃了传统发行方式,在今年早些时候将自己那部改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动画片《蓝调之歌》直接发布上网。她先开了个博客,( ninapaley.com), 用于发展一大批支持者,然后把影片免费发布上另一个网,( sitasingstheblues.com), 片子迅速窜红。 “我有自己的博客,但我必须把影片交给观众让他们投入其中,” Paley 说“这不叫自我发行而叫观众发行。”
Paley 也在网上销售相关产品,包括授予创作共享许可权的35mm电影胶片,从而使买家得知钱直接进了制片人的口袋。她还设了捐赠链接并通过链接收到价值2美元至2000美元不等的礼物。至今Paley 的网络收益已达55,000美元——确保了她法国美国的影院发行。“我认识到影片越公开就会有越多的观众购买DVD和周边产品,”她说,“像普通院线发行那样不得不花大笔资金在广告和宣传上使大多数独立电影亏本。”
四.传统昨日黄花
甚至一些主流电影导演开始用网络发放来炒作他们的影片或只是简单将片子介绍给尽可能多的人。 去年,Michael Moore将他的《逃兵起义》——一部尝试将乔治·W·布什总统从办公室搬到2004年总统竞选时期的纪录片——在美国加拿大免费发布上网,以此鼓励年轻人参与投票。五月,纪录片导演 Franny Armstrong开通了一个叫做 indiescreenings.net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人们可以购买许可权观看她关于气候变化的纪录片《愚昧年代》。Armstrong 通过保留买家一切电影票销售的利益来刺激消费者。她无法保证那些买了许可权观看完影片的人不去拷贝和分享,但她说自己必须信任大家以便向世界传递气候变迁的信息。
作为Power to the Pixel公司一家创建电影发行新模式的组织的创始人,Liz Rosenthal说,许多独立电影导演将重心转移的原因是网络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接触观众。“整个电影业都缺少和观众的联系,”她说。“但无论是做什么生意你都必须了解你的顾客。互联网已变成免费发行机器,卖什么才能赚钱呢?是你无法复制的那些东西。必须以你的观众为本。 导演剪辑版,周边产品,你电影的胶片。”
不久中间商将成为过去式,而电影院啊爆米花啊这些通通退出历史舞台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