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川谈刘星的绘画
《今日艺术》编辑、记者 宋俊 根据口述整理
从刘星的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开始,到他南京艺术学院博士毕业,我对刘星相对是比较了解的。刘星最早是研究数学的,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好。一个学数学、搞逻辑思维的人走上了中国画创作的道路,这在我所了解的书画家中是极少见的。从他的画中,我能感觉到他的逻辑思维,这也是他的优势。刘星的思维方法和众多画家是不一样的。这么多年来,他发表了好多学术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同时还坚持中国画的创作,画了大量的画,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他有着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在对中国画笔墨的玩味中,他能体会到笔墨深层里的内涵,尤其是这两年看到他的一些花鸟画,我感觉到他对中国笔墨的认识、感悟和表现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和他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有着很大的区别。
笔墨是什么味道?这只有通过艺术实践后才能感悟得到。面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画家的感悟往往并不相同,感悟的深度、着脚点也不尽一样,可是,最后都要把体会到的东西通过情感因素用笔墨表现出来。观刘星的画,我们能看出他把中国的笔墨的玩味得很好,这一点很关键,也很难得、很不容易的。我认为,刘星对笔墨的这种颖悟得益于他九十年代中期在我们家看了大量赵望云的原作。那天,赵季平、孙美兰、刘星还有我在我们家看了大量赵望云的原作,看了整整一天,他当时真是如饥似渴啊,这让我感觉到他对赵望云绘画中笔墨间流淌的情趣领悟到了。学画的人如果不看大师们的原作,不看老师、导师的绘画过程是不行的,李可染把这叫作亲授,其实师傅带徒弟就是亲授,就是看老师如何用笔,如何用墨,如何表现,如何把笔墨的趣味画出来。而刘星最初学画,就是在这个过程进行的,所以他的进展飞快;我想,这和他接触过很多名家大师、投入了大量艺术实践、并善于用逻辑思维的推理方法学习有关。其实数学也是一个实践性的艺术,做习题就是一个展开想象的过程,它和绘画艺术的唯一区别就是,一个是通过数字、空间和逻辑思维说明问题,一个是通过形象语言说明问题,但在某种角度上讲,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刘星的山水写生画得很好,可以看出他从赵望云的艺术中有所吸收。通过1996年夏那次大量看赵望云的原作,他感悟到了赵望云是如何将生活中的东西和传统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并进行创作的。长安画派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理论,哪个在先?我认为,画画到了一定的高度,生活就应在先,而技巧在后;技巧毕竟是为思想和情感服务的,它不是目的。在刘星的山水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活认识和理解的深度,对笔墨把握的高度。生活永远是新鲜的,你去一回,看一回,感触永远都是不一样的;有才能的画家到平凡的地方满眼都是画,没有才能的画家到了满眼都是画的地方却无从下手;我们平时会遇到很多人在面对自然山水时只看到山石的结构、脉络、走势和构成等这些表面的皴法性的东西,而看不到皴法后面更深的情感的注入和人性的真善美。其实中国画画到了一定的程度,是个人修养、个人情怀等总体性的东西的一种展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看法在画中都能看得出来。形而上的笔墨尽管讲原道,但道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刘星今日的成就与他个人的修养和对生活理解的深度是分不开的;他能够从花鸟画一直画到山水画,我想他对生活是非常热爱的,他有人文学者的情怀,有爱人民、爱生活、爱大自然等一个画家至关重要的品质。近年来,刘星在对传统中国画的研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作品也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但从更高的要求来说,这一切还只是一个过程,前期扎实的积淀,是为了后期的快速提升。
我认为要画好画,先要写好字。刘星在这一点上做的一直比较好,他的书法很好,在同龄画家中是少见的。其实写字既是涵养笔墨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个人能力、形成个人艺术面貌的过程,对书法形式美的追求,乐趣无穷。目前,刘星尽管在同龄画家中已经非常出色,但其绘画个性还处于雏形。我希望他心无旁骛,不要随风逐流,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扎实地走下去。我希望他能在50岁时在北京举办一个个人画展——这是我对刘星的希望,也是一个艺术家共同的心声啊。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