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要正视现实


近日看到申斯春先生的文章《关于优先打造宿迁(沭阳)东向战略第一极的构想》,深为先生为我市的发展殚精竭虑感动。

但是鄙人在看到先生的建议沭阳确立“江苏沿海第四大城市”发展目标时,我真的不敢苟同这样宏大的发展目标。

我们树立远大目标是值得赞许的,但是如果偏离基础那就有点不切实际了。江苏沿海城市目前仅把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圈在其内,也确实这三市发展好了,能够有效拉动苏北地区整体的发展,扬州、泰州都已经进入沿江发展战略圈子,徐州虽然没有进入国家发展战略,但是作为东陇海线中心城市是不可忽略的,剩下的淮安、宿迁的如何走,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淮安作为苏北腹地中心,其发展在近期内也不是宿迁可以超越的。所以说,第四大城市是不可能出在我们宿迁的,只可能在徐州、淮安之间二选一。我们宿迁就定位为江苏的老十三,老小是最值得大家疼爱的哟!

既然在省内各个城市都比我们要大要强,那么我们也就不要企图超越,我们完全依赖于自身的资源、环境,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

一个城市不单要考虑工业,也要考虑农业。而我们宿迁宝贵的农鱼林资源开发的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这里有个大胆的建议,我市是否可以考虑把全市建成森林型的发展城市,加大我市农鱼林业的发展,围绕洪泽湖、骆马湖、故黄河、京杭运河的建设林带,如同城市的发展一环二环三环那样,使得中心城市以及三个县城都生活在丛林中。在林环带中间划出工业区、农业区,同时工业区一定要远离河湖。这样再对外招商引资更加具有特色。

我记得央视介绍过宁夏的一个造纸公司,原本是个重污染源,后来他们先造林,让污水第一次处理过全部引到林中灌溉,然后形成小湖泊,二次处理后再形成工业用水。这样这个造纸厂各种基础原料就不需要外来采购,而且对自然的污染也大大降低。一个循环链就形成了!

我市的工农业的发展也一定要重视生态化得循环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