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样的社区图书馆(旅美日志六)



    女儿住在旧金山附近的小城市Albany。在离女儿家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有一家社区图书馆。短暂的参观,让我感触良多。
    第一感觉是既简单又丰富。整个建筑体量不大,装修不见豪华,简约美观,不显眼不招摇。馆藏却非常丰富,仅我参观的开架藏馆的藏书不下20万册,还有大量的电脑供人们上网查资料、处理文档。国内的很多图书馆往往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尽管可能是城市的“地标”,但门可罗雀,馆藏也往往寥寥无几,能够为社区民众服务的项目更是凤毛麟角。
    第二个感觉是既阅读又交流。图书馆不仅是阅读、借书、上网的场所,同时还是“社区中心”,是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青少年交流的场所。当今的人们“知晓天下事,不识邻里人。”交往、交流的不足是现代文明的缺憾。他们充分考虑了当今社会人们的需要,在发挥图书馆固有功能的同时,也为广大读者的交往、交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条件。进入图书馆,左边是传统意义上的借阅大厅,右侧是读者的活动场所。我进去时,有众多的退休老人一边在用早餐一边在饶有兴趣地交流。图书馆既在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又在为满足人们更多的心理需要提供服务。
    第三感觉是既便捷又庄重。图书馆建在社区,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他们的管理也十分便于读者的借阅。国内图书馆的建设有太多的华而不实,投资动辄几千万、上亿,决策者除了考虑自己的“政绩”外,是否想过真真让老百姓受惠?他们的图书馆在方便读者借阅的同时,又保留了图书馆应有的尊严和庄重。整个环境的布置既典雅又富有艺术感,不由得让人在崇敬知识的同时又让人亲近知识。我很想拍一组照片,但面对鸦雀无声的场面,我还是没有更多地按下快门。
    第四感觉是既安静又繁忙。我走进图书馆的时候,位置基本坐满,以老年人居多(据说双休日、节假日青少年会更多),有读书的,有看报的,有翻杂志的,还有不少于1/3的人在上网,工作人员也十分忙碌,但整个大厅极为安静。反映出了管理的高品位,也反映出了读者的高素质。读者们在享受着阅读的快乐,更是在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我十分期待我的家门口也有像家一样的图书馆。


图书馆也是社区中心



图书馆的一个工作台



一群孩子正走进阅览大厅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