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将采取什么模式无所谓,只要能一切方便百姓,就是成功的。上此医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医疗偏离了“一切为民”的宗旨。
此时想起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当时中国的文化中西会粹、百花齐放,社会对文艺该向什么方向争论不休。毛主席明确地指出“文艺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从此给中国文艺发展注入了“灵魂”, 指明了方向,使新中国的文艺迅速朝“为了人民”满意的方向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时,医疗卫生事业从零开始,一穷二白、缺医少药、瘟疫肆虐,人均寿命不足四十五岁,毛主席把我们卫生事业指定为“卫生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方向。通过自立更生艰苦奋斗,迅速建立起以预防为主、中西结合的“三级医疗体系”。到70年代我们曾用世界1%的医疗总费用,使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健康有保障,人均寿命和西方国家相仿,被世界惊为奇迹!
“医疗是否为人民的”是中国卫生事业的宗旨、路线、方向和标尺。
老医改之所以能把“体制设计错误”了,以至于出现“看病贵和看病难”,根本原因是在改革中迷失了“是否为民”的发展方向,最终走向背离人民利益的道路。
新医改表面看是一次体制的从新设计,其实就是重新确定和返回“医疗是为人民”的宗旨和方向。而明确了这个发展方向,新医改采取什么模式和管理体制已经不重要了,花最少的钱,能为人民提供最大化医疗服务的,才是最成功的医改方案。
最近新出台的医改方案,引发社会激烈讨论,看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但是如果用“是否为民”的标尺一量,真伪立现了。
只要保持“是否为民”的宗旨,一切工作将不会迷失方向,即便在陌生的市场化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也一定会找到一条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最佳医疗模式,这是新医改能成功的理论前提,也是我们该具备的能“自我纠错的免疫力”。
如果具有了这种免疫力,在上次医改失败初期,我们就会及时的发现和纠正错误,起码不会拖延到把历史辉煌的成就葬送殆尽后,被迫在沸腾的民怨下再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