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被地产绑架已难脱身
文/马跃成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近日公布《2009年北京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0年展望》, 预计本市今年全年经济增长9.6%左右,预计全年城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26728元。
也就是说北京人均年收入大概可以买到四环附近一平米的房子,这还是全市平均的结果,其中包括了像马明哲这样的年薪过千万的金融、国企高管们的平均数,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垄断行业比较集中,收入差距很大,因此对80%的中低收入者来说,一年的收入恐怕只能买下半平米的房子了。
这么看来,老百姓劳动一辈子也是买不起一套房子了,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房子。人民群众被高房价抛弃了,但是政府确实被房地产绑架了。
所以在看到北京经济增长达到9.5%的时候,并不感到兴奋。因为其中投资拉动增长约为7个百分点,在GDP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9年北京市全社会投资中仍有一半以上投入房地产领域。因为在这个增长中投资占的比例太高,而直接投资不过是把银行的钱转移了个口袋而已,同时投资带来的增长是没有多大带动作用的,也是难持续下去的。靠投入造成的增长再多也只能说明由外而内的流入多了,并不是自己内部的造血功能有多好。
特别是房地产业带来的GDP增长,主要是由于房价飞涨、地价飞涨,如果房价再高一倍,地价再高一倍,那么GDP增长还会增加不少,这样的GDP增长有啥意思?现在各地都把保增长、保经济的希望放到了投资上、放到了房地产上、放到了卖地上,这是十分可怕的。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宋宇4日表示,初步预测,2010年北京市全社会投资规模将达到5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2009年12月30日,北京市场年内最后一次土地拍卖会推出的7块土地,以77.7亿元总价成交。随着2009年“最后一拍”落槌,截至2009年12月30日,北京土地拍卖收入达925亿元。这一数据是过去两年北京土地收入的总和。一天就有70多个亿的进账,一年卖地收入近千亿元,这样的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能子子孙孙持续下去吗?
卖地其实并不可怕,怕的是现在把卖地的钱都在当年当成财政收入给花光了,这样的卖地财政,收入再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拍地收入就占了GDP的8%。
北京2009年的GDP总量约为11346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0%的任务目标。照此测算,今年北京市的土地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进一步加大,高达45%,而土地收入对GDP的贡献也将达8%。
北京2008年共成交地块142宗,成交地块面积988.5万平方米,总成交金额502亿,占北京市财政27%。
中原地产的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1月1日至12月22日,土地出让金收入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杭州、天津、广州。五城市中,上海排名第一,北京排名第二,土地收入均超过900亿元。其中,前四个城市的土地平均溢价率均在60%以上,上海溢价率最高,达到105%。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23日,全国7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加超过100%。排在前20名的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高达6210亿元,,同比增加108%。
此外,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2003年-2007年间,全国40家重点开发商获取的约4338公顷(345块)土地中,有23%的地块目前仍处于未开工状态。2008年和2009年间,新增的未开工土地面积相当于原有的50%。
土地财政导致政府只管卖地不管建设,这可能正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种种怪相的重要原因之一。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这种有多种财政收入渠道的城市都需要卖地支撑政府的运行,可想而知那些二线城市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政府的日子该怎么过?
但是,维持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主要靠卖地能行吗?看来,需要调控的不仅仅是房地产这个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