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者购房要等100年?


 

外来务工者购房要等100年?


作者:郭海臣(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呼啸而来的“国五条”犹如五发炮弹,在我们身旁轰隆了几下子,把大家的耳膜震得嗡嗡了几秒钟,之后,人们恍然发现,怀揣灭火理想的这五发炮弹,落地变异,却把满腹经纶的楼市理论家们的热情点燃。在新政整治楼市的效果未雨绸缪、含苞待放之时,在弹坑的枯草丛中竟然潜伏着一股能够颠倒黑白的房市理论家军团。咳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我妄加猜想,负责草拟“国五条”的几部委的那一帮智囊团,也许,此时正凑在一屋开会商量。其中,有人一支接一支抽着“中华”或“黄鹤楼”香烟。其中,有一人在激情发言:


       “尊敬的个位领导,冒号,现在,这个这个,国内这帮吃饱了撑的没鸟事干的地产文人,一边赚着房地产业行业的黑钱,一边整日在被窝了里唇枪舌战,弄的带着血腥味的唾沫星肆意飞溅,这个这个,竟将我们最近发射的五发楼市灭火弹,变成他们妄加议论对错的舆论原子弹。但是哈,我认为哈,理越辩越明,这个这个,也许,有可能,这会成为这次楼市二次调控的一项独特贡献……”。


我想,这次的“购房限购令”是政府打的一张没按常理出牌的王牌,却把楼市“抑制购房需求论”推向讨论的峰巅,各种抑制购房需求的论调开始在网络上疯传。我研究了半天,相对比较赞成陈淮主任的意见。


依陈主任的说法,“国五条”会抑制四种需求,一是抑制投机性与投资性需求。二是抑制奢侈性需求。在这里,陈主任将住房需求分为四个层次,从基本住房需求、到适度改善性需求,从享受性需求到奢侈性需求。但我觉得,虽然三套以上购房停贷,无疑是悬在投机与投资家们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是对奢侈型购房需求到底有多大威慑力有待商榷,毕竟豪宅之于富豪来说,就像养个二奶或三奶一样简单,对身价过亿的富人来说,为博二奶一笑,怎会把大几百万的购房款放在心上?


三是抑制那些不具备购房风险防范承受能力的需求,就是说那些游离于政府援助边缘的中下等收入人群,由于付不起三成首付房贷,只能暂避在廉租房里过渡,一直过渡到能付得起三成首付的时候为止。四是过度超前的需求,消费主体主要集中在已婚未育的年轻夫妇身上。由于这群人的消费观念相当超前,为了给未孕育的、不知是男是女的宝贝长大后准备结婚用房,现在两口子就开始合计,是买个大三房?还是买他个两套、三套的房子,以求将来升值,放着先?这种需求纯属花明的天钱享受今天,很像金融危机之前的美国佬的消费观。


以上文字,是我套用陈主任对“限购令”抑制购房消费需求的四大理论之后,搞出的一些花样翻新的需求研判。在目前有关抑制购房需求的口水战当中,应该说,陈主任的概括系统而全面。


但是,我总觉得陈主任并没有将抑制购房需求总结完善。还有一种需求,作为政府官员的陈主任没有算进去。什么购房需求?就是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购房需求!这个算不算?怎么算?何时算?


我粗枝大叶算一下,从1991年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至今,住房保障走走停停已经快20年了。这期间,在2008年发了一次狠——推出了三年投资9000亿元的保障房计划。前段时间,克强同志在常州也曾经召开会议,提出2010年保障房的目标是580万套。


可是,不论是“经适房”,还是“廉租房”,保障的都是城市低收入家庭与贫困户的居住需求。暂不论中国的城市有多少低收入家庭需要住房保障。很显然,国家目前对于保障房计划,压根儿就没有覆盖2亿多没有城市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也许是政府在目前阶段无法一揽子解决的无奈决断。


为此,我对《建设部关于2020年国家城乡建设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了考证,按照国家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居住目标,到2020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应该达到3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按一家3口人计算,到2020年,仅2亿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建筑面积就可达23亿平方米。由此可见,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其工作的城市的购房需求具有庞大体量,这个气势汹涌的需求会在今后10年里陆续浮出水面。


目前,住建部一直一厢情愿的倡导一个理念:现在的保障性住房还不能覆盖农民,也就是说,住建部推出的保障房制度还没有考虑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如此一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只有自己掏钱租房。想卖房也可以,按着新规定,先要准备30%的首付,然后找一间公司提供一年以上工作证明与税收证明,这是外地人在本市购房的前提条件。


也有个别开明的城市与执政者,很早就已经推行外地人买房解决户口的地方政策。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外来务工者月入不过二三千块钱,要想拿出四五十万(一套房子的总价)的百分之三十的钱,起码需要积攒个10年8年。所以每个农民工兄弟都在绞尽脑汁搞一套“经适房”或低价房。但是,“购房限购令”却让这些为城市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农民工,在大城市里搞一套带产权房(而不是小产权)的住房梦泡了汤。打今儿起,也许,想都不能再想了。


很多农民工兄弟都有一个心结:概因城市人乔迁新居时吆五喝六的场景已死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面,有些奋勇的农民兄弟很想有朝一日也效仿之——届时,把老爹老娘从乡下接来,也举办个乔迁喜宴,档次比这些城市人还高,目的是在这些高傲的城市人面前壮壮脸。可是,现在这种梦想只能化作一缕炊烟,随风飘散,或者只能出现在——收工后喝上半斤四两劣质的“二锅头”——倒头鼾睡的梦魇里面。


即便,忽一日,这座城市的父母官,忽然良心发现——向农民工兄弟放开了廉租房市场。但是农民工兄弟们不见得就非常拥护。为何?难道这些穷鬼给脸不要脸,连廉租房都不想租吗?难道非要购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才会心甘情愿吗?


我想应该是这样,但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很简单。首先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设一个农人活了一辈子,如果连一套房(那怕小产权房)也混不上;那么,普“村”之下,多数街坊会在背后骂他是一个败家玩意儿!一旦落了个败家的囧名,就甭想抬起头,走在村里没人爱搭理,死了没人抬棺材。一旦没有一所房产留给子女继承,老了没人养,甚至连老婆也讨不上!农村人购房置地不仅是以房养老,背后的苦衷是脸面问题。这个角度讲,农人比城里人更可怜,所以,购房置地的欲望也比城市人更强烈。


再进一步看,我们会又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里购房的需求比城市人更强烈,购房的压力比城里人更巨大。为何?你想啊,从穷乡僻壤跑到这座城市,混了这么多年,没能开成一间自己的公司尚可,没能开上一辆自己的车子也尚可,如果连一套房子也混不上——就很不像话了,村上的人怎么看他,孩提时代的玩伴怎么看他。如果能在大城市里买套房、安个家,起码也算衣锦还乡吧。


我们不妨再换一个角度看,中国人在购房这个问题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为何?这么给各位说吧,城里人是人,农民工也是人;城里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农民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大家都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房子是最好的固定资产,所以,有房子的人叫有产者,无房子的人叫无产者。


假如一个奋勇争先的农民工兄弟,有朝一日,发现了一个商机,打算在城里投资做点小生意,但是没钱,咋办?去银行贷款必须要有固定资产做抵押,没有抵押物你趁早不要去拜见心如钢铁的银行家。还有,无抵押贷款这新鲜玩意儿,在中国刚兴起,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决不会在社会主义初期就砸在农民的头上,除非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还有,一个小生意去找“风投”吗?想让“风投”来投资吗?这事绝非点支烟那么简单……


然而,我们经常看到的现实是:在中国960万平方米公里的土地上,农民工一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为城市建设扛大梁。但是,一旦到了享受社会福利的时候呢,却永远排在各个利益阶层的屁股后面。从取消农业税到医疗养老制度……皆是遵循着先城市后农村的推行顺序。中国改革开发30年,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农民工对一座城市做出的贡献,不比那些具有城市户口的普通工人差。但是,一直以来,在社会上,我们只听大家都在高唱:我们工人有力量!不知何时才能高唱:我们农人有力量。


那还是在很久以前,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现在的城市建设是农村人搭台,城市人唱戏!难道不是吗?农民来城市讨生活,吃的猪狗食,出的牛马力。绝对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典范;绝对是优秀公民的代表。如果有朝一日,他们在这座城市买了房、安了家,不再是盲流了,我相信,原本善良憨厚的农民兄弟也会安心享受城市生活,自然也不再去干偷鸡摸狗的勾当了——这话有些扯远了,扯到如何打造一座城市归属感上去了。


但是,农民工兄弟的良民行为却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尊重与认同。前些时候,住建部在回应保障房是否考虑2亿外来务工人员购房需求的问题时,说,只有到最后才会考虑农民工的住房需求问题!我想替农民工兄弟问一问,这个“最后才考虑”究竟是那一年?是1年后,还是10年后?如果将城市低收入家庭,一个一个的都基本解决完毕了之后,再予以“考虑”的话,按目前的行政效率概算一下,我觉得大概还需100年,就像在中国承办奥运会一样,百年不遇,一个人一生难得赶上这么一次,不知我今生能否赶得上?


套用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里的一句歌词:我真的还想再活100年。我估计,到了100年之后,当外来务工人员购房改革搞成的那一天,或许,会有人编撰一本关于这方面的白皮书或蓝皮书。趁着我还健在,我给这本书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等了100年——中国外来务工人员购房制度改革编年史略》。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


该书的封面设计,我也想好了,创意主画面是一位手握房门钥匙的农民工,他手牵一只沙皮狗,或是徜徉在社区的花园里,或是盘坐在游泳池旁边,画面必须要突出表现他那一张悲喜交加、满目沧桑的老脸……


至于由谁题写书名、作序,我现在还没想好。当然,还必须在封底上,搞几段名人名言,进行推荐,像任志强啊、牛刀啊……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产名角儿都找来,让他们都写几句推荐语言。当然,还应该搞一个庄重而又不失体面的发售仪式,选址建议在住建部门前……


如果您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我下面的这段总结陈词您一定要看,就两条:


第一条:只有能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尽快妥善解决的政府,才是有责任和担当的政府,才是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我们期待着有这样的一位官员出现!


第二条:只有把外来农民工兄弟的购房需求与实际消费能力相结合,并能够转化为合理利润的开发商,才是值得社会尊敬的开发商,我们才不会骂他是黑心开发商。我们期待着有这样一位大智若愚的房地产商出现!


毕竟,即便把2亿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购房需求打个五折,也绝对不是个小数,光靠遏制需求肯定不行,早晚必须要解决。无容置疑,这是一项恒古未有的、能够推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善举!


郭海臣
2010年10月14

 

 


 

项目策划、顾问咨询、约稿采访、演讲授课
联系方式:QQ(425522735)、邮箱(
[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


1、博主文章为作者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商业网站、纸媒体如需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支付稿酬。非商业网站转载须注明作者与网址链接。
2、博主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对作者公司以及读者不构成任何参考连带责任,如想交流,欢迎加入 “华人房地产QQ群”,限业界老总、经理人、专家、名博、地产及财经媒体朋友加入,申请注明身份。


作者的网络平台


博客平台: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ohaichen/
网易博客http://guohaichen1972.blog.163.com/
搜房博客http://blog.soufun.com/guohaichen
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345779.html
搜狐博客http://guohaichen88.blog.sohu.com/
经济博客http://guohaichen.blog.ce.cn
天涯博客http://guohaichen.blog.tianya.cn
华人房地产圈http://q.blog.sina.com.cn/zxcsfdc

交流平台:


QQ:425522735
华人房地产QQ群(1):62269359(已满)
华人房地产QQ群(2):106281385
华人房地产QQ群(3):81633540
华人房地产QQ群(4):11853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