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经济通涨期和经济强权期


     9也CPI上涨3.6%,是否有水份没人知道,至少正常人的物价感受不在3.6,因为粮食、蔬菜的价格已涨幅惊人。走进超市,买白菜的价格已经超过水果。回想起经历的1993年物价上涨,那一次是选择在半夜,突然之间让粮食价格飞涨,当时正在读高中,第二天早上起床发现学校的食堂全被砸乱了,街上贴了很多大字报,第二天公安局来学校召开大会才知道因粮食上涨过猛学生造反了。但很快趋于了平静。

     除了不闻世事的少数人外,没有人相信中国没有进入通货膨胀期,无论舆论怎么引导,人人心知肚明。才有这么多人拼命去抢房,为的是能让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不要贬值太快,很显然,这是不可能。

     经济危机发生后为了应对危机,国家需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于是大量发行货币,同时地方政府大举借债搞投资,货币发行超过经济需求,必然带来通货膨胀,40000亿投资已经进去,地方的大投资丝毫没有减弱,GDP的指标和任务表明:在实体经济尚没有全面好转的今天,在经济结构调整没有明显成效的今天,依靠政府的投资拉动仍然是维持经济安全的必须。由于投资的后续效应,预示着未来几年,通货膨胀尤其是基础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不可避免。

    物价上涨、贫富差距带来的中低收入人群继续进入困境,社会稳定和安全受到威胁,要求上涨工资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甚至步入到生命的抗挣,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入,工资普涨是大势所趋。对于普通人,食品消费和基础温饱的解决仍然是消费支出的主流,工资的上涨和物价的上涨形成正相关,互动循环。既然工资上涨趋势无法控制,物价上涨就是必然。

    国家的经济的高速发展期通常就伴随着物价上涨期。对于经历了疯狂上涨的房价锻炼的消费者,已经有了免疫力,在物价上涨中渐渐麻木。当欢笑于仍然在提高的生活水平之后,对于自己在物价上涨中走向相对赤贫便有些无动于衷。

    这是一个挣钱速度赶不上物价涨幅的速度,除非人人都加快挣钱的步伐,但显然不可能,所以,经历新一轮通货膨胀需要人人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在人人都恐惧于通货膨胀的无奈之下,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向强权经济形态。既然我们度过经济危机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政府就必须掌握经济命脉,将主要的财富控制在自己手中,否则拿什么投资,用什么来推动经济增长。于是乎,有权有钱的企业加上有钱有钱的银行共同导演着新的发展奇迹,带动国家经济活力的主体——民营经济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一方面面临市场的萎缩处境、出口的下滑困境,一方面面临着资金的紧张,再生产的无力。渐渐的,当我们正在经济危机中艰难的行走时,我们发现,巨人型的国企正向巨无霸迈进。战略产业、投资回报里高的产业、具有重大前景的产业、竞争不激烈的产业、暴利产业不断的被控制在国有企业和政府手中,民营企业只能在竞争激烈的、痛苦求生的行业中挣扎。

    于是乎,社会的再分配制度不断被扭曲,权利集团、利益集团控制了再分配的话语权。本来是再分配的受益主体——中下层人民没有任何抵抗的余地。保障房、廉租房在喊了近10年的口号后、在出台了一轮轮的政策后仍然停止不前;税收制度仍然有重大的劫贫济富的动机;当农民在城镇化号召下终于喜笑颜开可以进入城市时,他们发现他们需要用赖以生存的土地去换,并且对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可能只是一种奢望。

    显然,当农民用土地去换取城市的一张名片,将自己彻底的打入到无产阶级的行列后,有可能将培育一个新的可怕的赤贫阶级,这就是20年代的无产阶级。

    反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通过通货膨胀来调节社会财富,通过圈地运动来推动社会发展,通过强权经济来维持社会的稳定进步似乎是必走之路,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国家采取的手法与制度的血腥程度不同而已。

    显然,这也是世界得以进化的规律,得以发展的规律,历史的进步必须要部分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除了向自然界索取,就只有强者向弱者索取,否则,发展就失去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