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不能因噎废食


面对交通严重的拥堵现象,北京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采取措施控制机动车数量。至于什么措施,目前还不得而知,反正是要控制。

为什么要控制?

你看,本来实行尾号限制,开始的效果还挺明显,结果新车数量年年涨,涨到今天,尾号限行的效果几乎丧失殆尽。

还有错峰上下班时间,也是好了几天就不灵了。

看来这样的办法不是办法,就是单双号限行,也总有一天汽车数量增长会填补满单双号留下的道路空缺,因此,该采取根治的办法了。

怎么根治?

就是从源头上堵住。让汽车市场上出现购买困难的局面。就是你买车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或者需要支付额外的报酬。总起来讲,就是要汽车新增长的数量停滞,或者以缓慢的速度增长。

这个办法好。不过这个办法忽略了北京市的特点:外地车多。

因此,即使北京市卡住了新车的增长,外地进京的车的数量也会随着外地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增长。而这些外地车中,有许多是经常出入北京的。因此,外地汽车数量的增长,会让北京市的汽车数量仍然处于不断增加之中。

更何况,如果北京市限制购车,那么这些人就会考虑到附近的河北去买车,去上牌照。在外地买完后,就一直在北京市市内驾来乘往。

因此,控制北京汽车新增数量好像也不是一个根本的措施。因为外地车牌的增加,会将压力转移到北京市。

好像是无解!

交通拥堵不仅仅是北京市的一个城市的个案,而是全世界城市化与汽车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因此,对于严重的拥堵,虽然不能放松,但也不一定就要立竿见影的措施,需要从长计议,从系统治理上着手。

汽车完全是一件消费品,不像房产,还有投资的作用。汽车会像电视机一样,将逐步成为每一家庭都拥有的财产的必要部分。

电视机并不是每时每刻在用,只是人们需要的时候才去打开。汽车也一样。作为一件消费品,汽车有其他财产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远途旅行,出差,比如谈判等等。但是作为大部分价格在10-20万的产品,每一个家庭并没有承担过重的负担。汽车既然没有成为家庭的财产负担,那么购买的行为就会发生,因为在工作生活中,汽车还是要经常开一开、用一用的。

反过来说,汽车也可以在许多时间内不用使用,只是作为财产的一部分而存在。

让人们作出用、还是不用汽车的选择有许多的原因,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人们少开车,少使用,多拥有,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因此,如何让人们作出少开车的原因,其实就是真正解决拥有的原因。(张志勇)(网易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