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十三
喻建国
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如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读过多遍以后,渐渐地对这一段话的含义初步有了一点了解: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会受到惊吓,人们经常把荣辱这样的大事看得如同与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贵。为什么人们在得宠和被辱的当头都会感到慌恐失措?得宠者居于下,因而得到在上的宠爱时,感到十分惊喜,失去在上的宠爱时,会令人坐立不安。这就是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感受惶恐的现象。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会思前想后患得患失,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了身体,我还会有什么可以忧患呢?如果一个人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社会为了国家为了人类,社会、国家、人类就可以加以重任;如果一个人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集体,为了民族,为了世界,集体、民族、世界就应该委以重托。
得宠和受辱是个体生活在人间的两件截然不同的大事,获得贵人相助,得到上级提携,是人生之福啊!遭遇他人侮辱,碰到别人阴损,是人生的祸啊!随时间而变化的某个个体的生活境遇值曲线在某一段时间中,如果任意一个时刻所对应的该点的曲线斜率都大于零,那么,该个体在这段时间中处于顺境;如果任意一个时刻所对应的该点的曲线斜率都小于零,那么,该个体在这段时间中处于逆境。得宠时,随时间而变化的某个个体生活境遇值曲线的斜率大于零,或较大于零,甚或极大于零;受辱时,随时间而变化的某个个体生活境遇值曲线的斜率小于零,或较小于零,甚或极小于零。
个体如果不顾及本身,就无所谓得宠和受辱。个体顾及本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仅为个体本体,另一是为集体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世界为人类而顾及本体。前者是一般的人,后者则是可以托付重任的人。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要正确对待宠辱,得宠自是好事,受辱又何必耿耿于怀。做人要顾及本体,又不要过于顾及本体。当顾及本体的界域中只含能保证本体延绵得以为继的顾及时,该个体即能正确对待宠辱;当顾及本体的界域中不仅含有能保证本体延绵得以为继的顾及,还含有大量其他的顾及时,宠辱都将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冲击,极大的惊吓。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经常想到清理自己顾及本体的界域,是一种修养,经常把顾及本体的界域中那些不一定是保证本体延绵得以为继的顾及清除掉,是一种道行。一般人中的得道者,就是那些能够经常把顾及本体的界域中那些不一定是保证本体延绵得以为继的顾及清除掉的人。
要得道吗?如果你仅仅是一般的人,那就请操起你的铲子或其他利器,把你的顾及本体的界域时常作出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