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论坛剑桥大学专场:畅谈信息的途径、价值与利用


   

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0-11/07/content_187291.htm


2010北京论坛】剑桥大学专场:畅谈信息的途径、价值与利用

 

日期: 2010-11-07  信息来源: 北京大学新闻网记者 沈叶   


2010116日下午,以信息让世界更美好:途径、价值与利用为主题的北京论坛(2010)剑桥大学专场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剑桥大学、北京大学的七位学者就信息在昨天、今天、明天扮演的角色开展富有意义的对话。


剑桥大学专场:畅谈信息的途径、价值与利用

作为经济学家,David Newbery教授从经济学角度阐述如何促进公共信息的开放。David Newbery教授认为政府搜集、处理并出售关于财产交易、公司、地理数据、天气与一系列社会经济数据的有价值的数字信息,但是保持这些数据提供和收集的质量与完整性,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如果能够使得这些数据能以边际成本(对于数字信息来说,边际成本为零)获得,将会最大程度增加社会福利,这需要谨慎的政府管理和财政安排以保证质量。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胡泳副教授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来临,许多人都在不断地定义信息,但所用的理论都是基于技术的或者经济的定义,将信息从内容上或意义上分离出来,从而创造出大量的可以测量的“bits”。虽然这些比特理论创造出分析信息增长的有用框架,但是却将信息的语义和意义忽略了,从而破坏了信息的本质价值。胡泳认为,对信息的研究不仅要着眼于数量,也要关注信息的质量及其代表的意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陈文广副教授着眼于信息社会庞杂纷繁的个人信息,展望了未来个人信息的组织方法及其可以使用的工具。陈文广表示,在个人信息处理中,主要存在的困难是对新增信息的归类并保持分类层级。他想与会者介绍了树状模式、基于本地的空间布局以及标签系统三种信息组织方式。他所提出的利用工作痕迹来寻找文档信息的方式引起了在场学者的广泛兴趣。

剑桥大学Ian Leslie 则探讨了个人信息所有权的新模式。他的模型将政府、银行、超市、医疗机构对个人信息的使用、存储、拥有、搜集囊括其中,并认为信任机制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法律上对个人所有权的界定以及商业利益的驱使将使信息的方便获取成为可能。

剑桥大学生物系的Thomas Blundell教授以《千人基因组时代、个性化医疗与公共信息》为题,从生物学的角度拓展了信息的内涵。他指出,过去几十年,我们经历了从对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探知到为了健康和疾病定义千余种个体基因的过程,尽管将来的工作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个性化医疗的时代。他期望为了个体健康、家族健康而进行的个人基因组排序测试的个体愿望能成为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动力,同时推动信息的公开。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刘银良教授则从法律的角度谈了在国际法律框架下保护人类基因信息。他认为,为了保护人类基因信息,有几条原则必须要遵守,比如:人的尊严必须得到尊重;个体权利,包括个人和家庭的隐私权、健康权和自然生活权等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诸如告知生物材料的使用的权利也需要考虑在内;包括公共卫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内的公共福祉也需要得到保障。刘银良指出,现在是时候谈判并签署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人类基因信息的国际性约束条例以保障对个人基因信息合理可持续的探索和使用。

如果说其他几位学者都是从更为技术的层面探讨信息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历史学专业出身的Johan Jacob Van de Ven 教授则从一个很宏大悠长的角度阐述了信息的重要意义。Johan Jacob Van de Ven 教授对中国近代史信手拈来,可谓地道的中国通,他以丰富翔实的海关档案史料,带领大家回忆了中国从1853-1949年的摇摆不定的历史记忆,而这些历史信息正显示了中国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剑桥大学专场是今年北京论坛两个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专场之一,富有启发性的交流让与会者看到了剑桥、北大学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学识素养。

摄影:孟时光

编辑: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