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倒街头的大学生能否让社会清醒些?
刚刚还在聊天的4个年轻小伙,咋过了半个小时就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呢?昨天下午2点多钟,陈先生到巴国城去玩,在广场一角,看见4个穿着笔挺西装的年轻男子,3个坐在地上,1个靠着电线杆正聊天。
转了半个小时回来,陈先生看到电线杆周围围了很多人。他凑近一看,还是刚刚那4个年轻人,不过3个已经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11日重庆时报)
http://news.ifeng.com/photo/society/detail_2010_11/09/3051213_0.shtml
说实话,读到这篇新闻,看到那组大学生横七竖八地醉倒在大街上的镜头,笔者非但没有觉得醉态太丢人、太不象话、太没大学生的素质,认为这副“德行”该指责、批评,相反,心里却感到隐隐作痛:如今的大学生其实是多么不容易!
记得不久前看到一则报道,说某地有个大学生,因为工作有了着落,兴奋之下跟几个哥们庆贺了一番,哪知乐极生悲,结果一醉不醒。当时不禁嘘唏、痛惜不已,甚至忍不住在心里责怪:怎么如此不能把持住自己?后来转念一想,找工作本该是件极寻常的事儿,竟然也能让一个大学生欣喜若狂,难道这不是整个社会的痛么?
这四位年轻大学生,虽不是为找到工作而狂,却也是因找工作而醉。为了讨得老板的欢心,进而抓住难得的就业机会,平时烟酒不沾的他们不惜“舍命陪君子”,不计后果地拼酒量来表现自己,怎能不叫人五味杂陈?更让人纠结的是,他们之所以如此表现,无非是臣服于用人潜规则的无奈,用他们稚嫩的社会认知接受能量即酒量的“酒精考验”。
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之严峻众所周知,这其中固然有供大于求、自身素质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在这个两极分化、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面广量大的非“官二代”、“富二代”群体,就业渠道之狭窄、上升路径之逼仄,多少人感同身受,却只能在无奈、无助的焦灼感、压迫感中苦求突围之策。
近几天,重庆鼓励高校学生“上山下乡”,舆论对此举普遍给予了肯定。贴近社会,远离功利,这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不过,社会也应该充分体谅大学生们的压力,诸如就业压力、住房压力、发展压力等等。倘若我们的社会不能保持足够的清醒,与此同时推进制度革新,想方设法破解社会不公、权力世袭等现实矛盾,依然难免会有不少大学生在醉与被醉中迷失人生的航向。
醉倒街头的大学生能否让社会清醒些?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