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上海火灾说句道歉?


韩浩月

 

上海一高层住宅楼大火16日已致53遇难,约100名伤者被紧急送往上海各大医院救治,据报道,部分伤者出现了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心理专家为他们进行了疏导和药物治疗。

 

这次数量约100名的伤者,大多为体表烧伤,骨折和吸入式损伤。肌体带来的伤痛,会造成伤者产生社会心理性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治疗,很容易令受伤群体心理崩溃。对生命财产的安全,对身体、容貌的担心,对于未来生活的忧虑,哪一种都会令他们感到无助和绝望。只治疗身体创伤而不重视心灵创伤,这种救助只能用挂一漏万来形容。

 

对上海火灾伤者的心理救助,要放到善后工作的首要位置上。而想要达到良好的救助效果,只有心理专家恐怕是不够的。心理专家的确能够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并辅助以药物,给伤者以心灵抚慰,帮助伤者抵抗身体疼痛和精神焦虑,但想要尽快让伤者重建生活信心,恐怕还需要更多人参与到心理救助队伍中来。

 

比如,谁来为大楼着火原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谁来对救火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没必要进行保温施工,保温材料的使用等)负责?施工过程中消防工作是如何做的?最终责任人会不会追究到几个临时工为止?这些问题心理专家是解释不了的,但却是伤者必须要了解的。本来安宁的生活遭此噩运,如果连句道歉的话也听不到,无疑是对伤者的二次伤害。

 

媒体的报道中,也应该出现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公众和火灾伤者一样,不希望只在媒体上看到“反应迅速”、“领导指挥有方”“救援有力”、“受伤群众情绪稳定”等这样的字眼,对悲剧进行沉痛的反思,是为了避免下一次悲剧的发生。疼痛不能只出现在伤者身上,城市的管理者亦要感同身受,如此才能战战兢兢地对待每一起潜在的安全事故,避免让无辜的市民为此埋单。

 

问责事故责任人,重新审视城市紧急救援能力,提高城市安全指数,这些虽是公共事务,但更是疏解伤者心理创伤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关注上海大火伤者,别总把希望寄托在心理医生那里了,再好的心理医生,也有他们无能为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