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王菲和韶华易逝的歌迷
周末拥堵的北京也没有堵住歌迷热切的期盼,亚洲天后级歌星王菲的五场北京巡演可谓风头无俩,汹涌的人潮车流一起涌向了五棵松体育馆,网上立马就有人讲笑话:地铁里播音员实时报站名——五棵松车站到了,有看王菲演唱会的乘客请提前做好下车准备,车门一开,呼啦,车厢里一个人都没了。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人气之旺,上千元的门票被黄牛党炒到7000元一张,六万张门票宣告售罄,这是近年来少见的歌星演唱会的火爆景象。
久居陋室的我这几年很少有这种被鼓噪的情绪了,急需时代都市气息的浇灌,友人怜惜我送我两张1500远的演唱会门票,让我有重见阳光雨露的渴望,咋舌的票价让我肝疼,也让我心动。
这是一场完全按明星制精心策划、准备充分的商业文化活动。设备一流,阵容强劲,来自香港、上海、北京三地最具实力的演出机构担纲布阵,又有众多音乐界、影视界的大腕擂鼓助威,舞台设计亦真亦幻,激光镭射飞火流星,有王家卫参与智慧的3D视频演义色彩炫目,前后左右上中下的空间调度信手拈来、开合自如,只把42岁的天后级歌手王菲衬托的花仙子一般美艳、冷艳加娇艳。王菲的歌还是那样的独树一帜,高音的空灵异峰突起,缠绵悱恻中的咏叹犹如天籁之音。
王菲的风格依旧故我,大腕的风范显露无疑。整场巡演没有废话,只有“谢谢”两字重复了五遍,偶尔弱弱地向自己的拥趸领情招手致意算是格外的回报。一首接一首的唱歌,不停顿,给你一个十足实惠、够斤够两的演唱质量和符合价值约定的投资回报。
老实说,我算不上王菲的歌迷,曾几何时至少愿意听她的几首歌罢了。
我冷静的听歌方式与身边一位35岁上下的精致女性形成了强烈反差,王菲的每一首歌她都能跟唱,唱得手舞足蹈、泪流满面与台上的王菲遥相呼应,全然不顾左右,完全沉浸在歌与情的意境中,面对这样忘情的歌迷很是让我羞愧,致使我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这位歌迷的观测中,竟然让我短时间忘记了台上起劲唱歌的王菲。更加左顾右看后发现真正歌迷大都是35岁上下的女性,这令我不得不对“歌迷”两字产生了疑惑,她们是在为王菲买单吗?假如换一种方式,王菲发起为伤残儿童募捐会不会有这样火爆的场景?再回过头看看台上的王菲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袭上了心头。有什么样的歌星,就有什么样的歌迷,王菲的歌迷不癫狂,就如王菲般矜持、典雅,多愁善感,他们在共同维护一种已经逝去的情绪,愿意为这种情绪买单。现如今的主流价值丢失的社会,大家不要错误的以为歌迷是冲着某人而来,歌星也不要以为自己的市场召唤力多强大,在以我为中心的商业社会里大家都是在为自己的情绪经营,你的情绪和我的情绪对撞到了一起,我们就共同消费一场相互都能慰藉的聚散。
这是似水年华不再、韶华易逝的氛围包裹下的一场财富盛宴。我不得不感叹操盘者商业嗅觉之精确灵敏,如此准确的演唱会目标定位,使台上青春靓丽,光彩照人的王菲涂抹了一层世俗的衣钵。
想想王菲当年盛极一时时那真是豆蔻年华、美妙青春,伴着王菲歌声一起旋转、飞扬、感伤,每一首歌。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记录在时光不再来的年轮中,这样的经历与感受是注入骨血中的,也淹没在了自己流沙一般的生活中,那些丝丝缕缕的欢乐与伤痛的交织只有在这样一次相互约定的时刻才能完全释放出来。见到不老的王菲,就见证了自己不老的青春。42岁的王菲和我们用足够青春堆积起来的钞票都是一种对过往的招手。
王菲的歌还是那样好听,总还是能品得出娴熟的低哑、控制得当的淡雅,这就是王菲让多少曾经的歌迷梦回汉唐,只可惜,美丽与财富不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