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触动既得利益 民富只能是镜花水月


“民富”也好,“缩小收入差距”也罢,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和倡议,而须对现有利益格局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这背后,又势必涉及对权力架构和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让推动社会发展的广大民众享受发展果实,也意味着从少数既得利益者那里“虎口夺食”。改革将往何处去,公众充满期待,也拭目以待…… 最近一连串同“涨价”有关的新闻,一再触动公众神经。

  前不久,发改委出台居民阶梯电价调价方案,此方案一出,立即遭致社会各界强烈质疑。有分析指出,尽管这一方案表述复杂,但概而言之,就是一个“涨”字。而继“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之后,最近又出现了“糖高宗”,糖价连创新高,与食糖有关的不少商品开始提价。就在糖价高歌猛进的同时,我国进口大豆的均价自今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上涨,这导致金龙鱼、鲁花、长寿花等食用油品牌全面上调旗下产品的价格,部分产品涨幅达10%左右。而在深圳,蔬菜价格“高烧不退”,成了街谈巷议的一大话题……

  尽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总是在3%左右徘徊,尽管不少官员、专家一再声称国内通胀并不严重,但眼下看来,官方说法同民间感受有着不小的距离。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手中的钞票越来越“毛”,是众多老百姓的真实感受。

  近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对于这次将绘就中国未来五年政策蓝图的重要会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认为,“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民富”论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焦点。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参与十二五规划调研的专家苏海南则表示,我国近10年来,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如GDP,因此十二五规划将写入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民富”、“缩小收入差距”,都是着眼于民生的善政目标,但仅就眼下一再攀升的物价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小。

  物价上涨,对普通民众尤其是社会中下层生活冲击最大,而若论受益者,则非一些大型国有垄断企业莫属。如果说涨价确是在穷尽一切办法之后的无可奈何之举,那么适当上调产品价格无可厚非,但公众看到的却是,一些国有垄断企业一面给员工高工资、高福利,一面不停喊亏,向涨价要利润。前不久,一则网帖在网上广为流传,“我们单位今年的双节福利,中秋节:1W2(即1.2万元)现金+8000元购物卡+3000元月饼券+1箱红酒+2箱水果;国庆节:8000元的旅行奖金+1台苹果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署名是某世界500强石油公司员工。普通民众生计日益艰难,少数垄断企业员工却养尊处优,这种情况若无法扭转,“民富”、“缩小收入差距”只能是镜花水月。

  物价不断上涨,通胀日趋严重,同现行货币政策也紧密相关。眼下国内CPI不断蹿高,但负利率状况迟迟未能得到改变。尽管是否动用加息工具需要考虑各方承受力,但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我国目前的地方债高达7万亿人民币,一旦加息,对于众多地方政府而言,将是不可承受之重。但是,假如不适时进行货币紧缩,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危及老百姓的钱袋子和民生幸福。因此要实现“民富”,还得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有更为周全的考量。

  除了宏观政策,在中观、微观层面推动“民富”和“缩小收入差距”亦面临巨大阻力。近日一家国有金融机构总部的部门经理自述:近年国企涌动降薪潮,公司开了几次会研究降薪,研究了三番五次都降不下来。“去年底发奖金前,大家还议论纷纷,担心收入缩水。可奖金到账后,好多人还明降暗升了”。在现有分配体系下,一些既得利益阶层在利益面前如蝇嗜血,指望其“自己革自己的命”,比登天还难。

  “民富”也好,“缩小收入差距”也罢,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和倡议,而须对现有利益格局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这背后,又势必涉及对权力架构和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让推动社会发展的广大民众享受发展果实,也意味着从少数既得利益者那里“虎口夺食”。改革将往何处去,公众充满期待,也拭目以待。